掌跖脓疱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410页(1674字)
本病为发生在掌跖部的慢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病。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灶,或对铜、汞、锡等金属过敏有关。
〔诊断要点〕
一、发生于掌、跖部。
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成群的针尖大、粟粒大、米粒大脓疱,或开始为水疱,很快变为脓疱。1周~2周后脓疱干涸、结痂、脱屑,缓解期无脓疱,以红斑鳞屑为主,轻度角化。
三、部分患者四肢或躯干伴发鳞屑性红斑,类似脂溢性皮炎或银屑病样损害。
四、自觉有不同程度瘙痒及烧灼感。
五、可伴有指甲变形,如甲板增厚,点状凹陷,表面有纵嵴等。
六、病程慢性,反复发作,迁延多年。
七、脓汁细菌培养阴性。
八、病理变化 在棘细胞层内出现单房性脓疱,疱内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在脓疱两侧可见有小的海绵状脓疱。真皮有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去除可疑致病因素,如治疗慢性感染性病灶,清除金属牙料或其他可能引起过敏的金属。
二、全身治疗
(一)氨苯砜 开始25毫克,日2次口服,以后增至50毫克,日2次口服。
(二)甲砜霉素 0.25克,日2次~3次口服,症状控制后减量,连用2个~3个月。
(三)四环素 每日0.5克~1.0克,分4次口服,连用2个~3个月。
(四)氯苯酚嗪 每日400毫克,分2次~3次口服,症状控制后减至每日200毫克~300毫克,可连用3个~6个月。
(五)维甲酸类 依曲替酯每日0.6毫克/千克~1毫克/千克,有效后适当减量维持治疗,维持量每日20毫克~30毫克,需连续治疗3个~4个月。
(六)秋水仙碱 每日1毫克~2毫克,分2次~3次口服,病情稳定后减量维持治疗。需2个~4个月。
(七)雷公藤多甙 每日1毫克/千克~1.5毫克/千克,分2次~3次口服,症状控制后小量维持。
三、物理疗法
(一)氦氖激光 病变部位照射,每日1次,每次10分钟~15分钟,10次~15次为1疗程。
(二)放射性同位素疗法 90锶敷贴,75拉德~100拉德,每周1次,6次~10次为1疗程。
四、局部疗法
(一)皮损内注射疗法 丙缩酮去炎松10毫克~15毫克,用1%利多卡因溶液稀释4倍,用长针头在病变基底部浸润注射。一般一次治疗30平方厘米~60平方厘米。治疗后2周~3周内皮损可完全消退并保持3个~6个月。复发者可再次治疗仍有效。
(二)皮质类固醇激素加抗生素制剂局部封包治疗。
(三)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凝胶制剂外用,或维甲酸类,焦油类制剂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