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350页(1958字)
斜颈是指因某种原因导致以头颈向一侧倾斜,下颌及面部向对侧旋转为特征的病症。俗称“歪脖儿”。是一较常见的颈部畸形。
【病因病理】
斜颈,根据其发病原因的不同有原发性斜颈与继发性斜颈两种。又因病变组织的不同,有肌性斜颈和骨性斜颈之分;还因发病年龄的不同又有小儿斜颈与成人斜颈之别。
(一)小儿先天性斜颈
多认为是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时头位不正。如头部向一侧偏歪,阻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供血,致使其血液循环受到障碍,继而引起该局部缺血性改变,出现肌肉痉挛而发病。或在分娩时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的挤压、牵拉、受伤出血,局部血肿、纤维化而挛缩所致。故又有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或原发性斜颈之称。本病开始是肌肉痉挛,继而组织变性、纤维化、硬化、挛缩,影响颈椎的平衡与发育。如不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最后将导致终身斜颈。
(二)成人继发性肌痉挛性斜颈
成人出现斜颈均为继发性肌痉挛性斜颈。多继发于外伤、落枕之后。也有继发于感染性炎症,如颈椎结核、腮腺炎等。因局部组织的炎症刺激,肌肉发生生理保护性痉挛,导致斜颈。而单纯痉挛性斜颈,则是继发于精神创伤,致使颈部肌肉痉挛,患者可出现不由自主的阵发性斜着头的颈部颤动,好发于中年女性。
【诊断】
(一)症状
1.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常于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患儿头颈歪斜。
2.患儿喜欢偏一侧卧位,颈部一侧出现肿块。
3.严重者可出现颜面部歪斜不对称。
(二)体征
1.头颈歪斜,颈部活动受限,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突如其索。
2.可在病变的胸锁乳突肌内摸到一个硬结(梭形肿块)。
3.严重者可出现五官不对称,患侧眉毛及眼睛较健侧低,面部及眼、口距离均较短,脸部扁短,颜面部骨的发育不对称。
4.可继发代偿性颈、胸椎侧弯畸形。
(三)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可见颈或胸椎侧弯,也可见到胸锁乳突肌硬化的阴影。
(四)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常无异常发现,但也可排除一些炎症感染性疾病。
【治疗与预防】
(一)非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在2岁以前,采用非手术治疗(主要为推拿按摩)的方法效果较满意。有人统计其有效率在90%以上。当然是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最早可在小儿出生后3周或满月后开始。
1.推拿手法 医者可用拇指或拇、食或拇、食、中三指轻柔地揉、捏、推拨、拿捻患儿患侧痉挛之胸锁乳突肌及肌肉内之硬结(菱形肿块),然后将患儿头部向畸形姿势位相反方向轻柔地进行扳动矫正,并轻轻上下平行推揉患侧,颌部要尽量旋向患侧,枕部旋向健侧,以逐渐拉长理顺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每日按摩3~5次,最少也应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
2.矫正习惯 平时家长多引逗患儿,使其面部向患侧转动或被动将患儿头颈向畸形相反的方向扳动。睡觉侧卧时要取患侧卧位,仰卧时可用一小沙袋放在患侧固定,以防患儿头向患侧倾斜。
(二)手术治疗
对年龄在2岁以上,面部畸形比较明显且经过一段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者,需作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将胸锁乳突肌两个头在近骨处切断,尽可能将该肌挛缩组织切除。注意勿伤副神经与颈深静脉,术后用石膏固定于过度矫正位1个月。一般来说,在12岁以前效果多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