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地嗪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药物手册》第18页(1222字)
1990年在日本首次上市。
【别名】头孢地秦,头孢双唑,Timcef。
【药理】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杀灭作用,其抗菌强度与头孢曲松相似,对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本品具有刺激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活力。对进行放、化疗的肿瘤病人感染,能更好地发挥双重的治疗作用。静脉滴注1g,其血药浓度可达215mg/L,24h后血药浓度为1mg/L。在组织中分布广泛,组织中的平均浓度可达同期血清浓度的5%~20%,肺组织中的浓度可达40%~50%。在体内很少代谢,约80%以原形从尿中排泄。T1/2为2~4h。
【用途及用法】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系统感染,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败血症、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各种手术的预防感染,特别适合免疫功能差的肿瘤病人感染。
静脉滴注,2~4g/d,分1~2次用药,或肌内注射。
【不良反应】病人对本品有较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少数人可出现腹泻、皮肤过敏,部分病人可出现湿疹、瘙痒等。在用药期间可出现血清ALT、AST、BUN的一过性升高。
【制剂】头孢地嗪钠,粉针剂,1g,鲁抗医药鲁原分公司;莫敌,粉针剂,1g,德国赫司特公司。
【临床评价】Wenisch等采用头孢地嗪与头孢三嗪分别治疗严重感染30例,并对其疗效与吞噬细胞功能进行了评价。患者均接受同等剂量50mg/(kg·d)头孢地嗪或头孢三嗪治疗,7天后吞噬细胞对氧的反应能力出现了显着性差异,14天分析临床疗效,头孢地嗪明显优于头孢三嗪。Momora等用低于最小抑菌浓度(Sub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Sub-MIC)的头孢地嗪对肺炎克雷白菌感染的患者治疗,认为头孢地嗪在低于MIC情况下能控制克雷白菌感染有赖于吞噬细胞功能的增强。Shin等也发现并证实了头孢地嗪在体内可以增强淋巴细胞功能,并同时观察到单核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由于头孢地嗪除了有广谱的抗菌效果,还能增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吞噬功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提高CD4细胞数,使CD4/CD8比例恢复正常,加强免疫系统作用,所以头孢地嗪应用于严重感染,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发生感染最为适宜。
【注意事项】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