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药物手册》第154页(2227字)
1987年在美国上市。
【别名】维思通,瑞司哌酮,利哌利酮,利司培酮,利司环酮,利是贝,利螺环酮,Risperdal,Risperda,Risperdol。
【药理】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高选择性的5-HT2及D2受体平衡拮抗剂。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行为障碍、敌意和猜疑;阻断5-HT2受体,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等,而且对伴有的情感症状亦有效。该药对5-HT和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可以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具有以下特点:有效改善阳性及阴性症状;有效改善伴发的情感症状;较少引起抗胆碱能样不良反应,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利培酮可被快速而广泛地吸收,且不受进食影响。片剂与溶液剂比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而利培酮与活性代谢物9-羟利培酮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在不同给药途径时均为100%。口服利培酮的Tmax为1~2h。口服1mg利培酮后,其血中活性物cmax(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相加)为9~16ng/m1。吸收后可快速而广泛地分布于体内。利培酮的PPB高达90%,9-羟利培酮的PPB则为77%。稳态时的Vd约为1.1L/kg。9-羟利培酮可经乳汁分泌,其浓度与血浆浓度相当。老年病人和肾功能不全者消除速度较慢,血药浓度较高,而肝病患者的血药浓度与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无明显差异。利培酮活性成分的浓度(利培酮、9-羟利培酮或两者的总浓度)与用量成正比,呈线性关系。活性物质5~6d可达稳态浓度。在肝脏内经P450酶系统代谢。肾功能正常时,经肾排泄约70%,肾功能中度或重度损害时,利培酮活性物质的排泄减少60%~80%。约15%随粪便排泄。利培酮的消除相T1/2为3h左右。而9-羟基利培酮的消除相T1/2为24h。
【用途及用法】适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特别是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及其伴发的情感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有效。
起始剂量1mg,po,qd或bid,在1周左右的时间内逐渐将剂量加大至2~4mg/d,第2周内可逐渐加量到4~6mg/d。此后,可维持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人情况进一步调整。一般情况下,最适剂量为2~6mg/d。剂量一般不超过10mg/d。肾病患者建议起始剂量为0.5mg,bid,根据个体需要,剂量可逐渐加大到1~2mg,bid。肝病患者建议起始剂量为0.5mg,bid,根据个体需要,剂量可逐渐加大到1~2mg,bid。老年人从0.5mg,qd开始,以后根据耐受情况酌情增加0.5mg,qd或bid。高龄患者通常剂量为1~2mg/d。
【不良反应】短期应用不良反应少见。在不同剂量、双盲对照试验中,用药6~8周,利培酮≤10mg/d(N为324)、16mg/d(N为77),安慰剂(N为142),3组统计,锥体外系症状分别为17%、34%、19%;便秘分别为7%、13%、3%;皮疹分别为2%、5%、1%;皮肤干燥分别为2%、4%、0;心动过速分别为3%、5%、0。另对2607例病例研究表明,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的为利培酮9%,安慰剂7%,阳性对照组(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为10%。利培酮的严重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症状、头晕、嗜睡及恶心。
【制剂】维思通,片剂,1mg,2mg,3mg,4mg,20片/盒,60片/盒,西安杨森制药。
【临床评价】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为74%。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利培酮的作用与氯氮平相似,但利培酮起效更快,病人耐受性更好;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利培酮比氟哌啶醇起效更快且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少;利培酮与锂剂对躁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利培酮与奋乃静的作用相似。
【注意事项】对利培酮过敏者、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多巴胺受体阻断药(如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和恶性综合征患者禁用。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Q-T间期延长者、低温或高热患者、曾被诊断为乳腺癌或催乳素依赖性肿瘤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有癫痫史者、吞咽困难者、患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肌梗死、传导异常)、脱水、失血和脑血管病变者慎用。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可经乳汁分泌,哺乳妇女不宜应用。
该药可增加某些降压药的疗效。与肝药酶抑制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β受体阻断药合用,可增加利培酮的血药浓度。长期合用卡马西平可能会使利培酮的清除率提高。长期合用氯氮平可使利培酮的清除率降低。
按照剂量个体化的原则用药,刚开始时宜用小剂量,以后缓慢加量。老年人及心、肝、肾病患者的剂量应减半,加量速度也应缓慢。不要突然停药。用药期间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应停止服用所有的抗精神病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