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第12页(5505字)

心力衰竭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根据其症状表现不同,该病分属于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等病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病名诊断

1.1.1 临床表现:慢性左心衰竭主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或咯血,伴有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尿少、皮肤苍白、口唇爪甲紫绀;查体可见心脏增大、心率增快、心尖区舒张期奔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两肺底湿啰音、有时有干啰音。慢性右心衰竭可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尿量减少、夜尿多、呼吸困难;典型体征为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肝脏肿大压痛、重力性水肿、胸水、腹水以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舒张期奔马律、三尖瓣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全心衰竭时以右心衰竭表现及左心衰竭所致心排血量减少表现为主,而肺淤血表现较轻。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突发重度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状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灰白、皮肤湿冷、紫绀;体征包括两肺满布哮鸣音及湿啰音、心率增快、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血压升高或下降。

1.1.2 发病特点:慢性心衰可反复发作,长期存在,时轻时重或逐渐加重,急性心衰为突然发病。

1.1.3 诱发因素: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情绪波动,血容量增加,不恰当停药,心脏病变突然发作或加重等。

1.1.4 检查项目:慢性心衰X线检查可见心脏外形和各房室大小变化,肺淤血,肺间质水肿,肺泡性肺水肿及胸腔积液等征象。心电图可见左心室肥厚劳损,右心室增大。超声心动图测算左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平均周径缩短率,收缩末期室壁应力,收缩末期容量指数比,二尖瓣前叶舒张中期关闭速度,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均有异常。参考检查项目还有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影、心-肺吸氧运动试验、漂浮导管检查等。

1.2 分类诊断

1.2.1 分型(暂缺待补)

1.2.2 分期(暂缺待补)

1.2.3 分级

1.2.3.1 目前常用的心功能分级方案是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提出的,主要根据患者自觉活动能力划分。

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心悸、疲乏、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悸、疲乏、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活动即可引起心悸、疲乏、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1.2.3.2 199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对上述分级方案修订时,增加了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心电图、负荷试验、X线、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影等检查结果来评估心脏病变严重程度。

A级:无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

B级:客观检查有轻度心血管疾病。

C级:有中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

D级: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表现。

1.2.4 分度

轻度:Ⅰ级,Ⅱ级,A级,B级。

中度:Ⅲ级,C级。

重度:Ⅳ级,D级。

1.3 证类诊断

1.3.1 心血瘀阻证(ZZXX30)

主症:胸闷或痛,怔忡不宁,面色晦滞,青筋暴露。

兼症:口唇青紫,爪甲色暗,胁下积块。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结代。

1.3.2 水气凌心证(ZYTV61)

主症:心悸胸闷,气短喘息,不能平卧,肢肿尿少。

兼症:咯吐痰涎,脘痞纳呆,渴不欲饮。

舌脉:苔白水滑,脉滑。

1.3.3 气阴两虚证(ZYVY30)

主症:心悸气短,动则尤甚,盗汗口干,五心烦热。

兼症:面色无华,头晕自汗,乏力体倦。

舌脉:舌红少苔,脉虚细数。

1.3.4 脾肾阳虚证(ZZPS80)

主症:身肿尿少,畏寒肢冷,咳喘不能平卧。

兼症:乏力气短,纳差便溏。

舌脉:舌体淡胖,苔白水滑,脉沉弱。

1.3.5 心阳暴脱证(ZZXA60)

主症:心悸喘促,倚息不得平卧,大汗淋漓。

兼症:四肢厥逆,唇甲青紫,咯吐涎沫。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微欲绝。

2 疗效标准

2.1 心功能疗效评定

显效:心功能恢复到Ⅰ级。

有效:心功能改善一级以上,达到Ⅱ~Ⅲ级,未达到Ⅰ级。

无效:治疗前后心功能为同级。

加重:心功能恶化或死亡。

2.2 证候计分评定

2.2.1 计量评分

4分:心悸、面晦唇暗、青筋暴露、气短喘憋、肢肿尿少、乏力自汗、烦热口干、畏寒肢冷、纳差便溏、端坐喘促、大汗淋漓、舌脉异常等证明显,持续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

3分:上证明显,经常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2分:上证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1分:上证较轻,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0分:无证候或证候消失。

2.2.2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后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者。

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50%~70%者。

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50%者。

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3 分证论治

3.1 心血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5g 川芎6g 赤芍10g 丹参20g 膝15g 枳壳6g 香附10g

3.2 水气凌心证

治法:化气行水。

主方: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茯苓15g 桂枝6g 白术10g 葶苈子10g 半夏10g 生姜6g 泽泻10g 益母草20g 北五加皮3g

3.3 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主方:炙甘草汤(《伤寒论》)合生脉散(《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人参(另煎)5g 炙甘草6g 麦冬15g 黄芪15g 阿胶(烊化)10g 酸枣仁12g 柏子仁12g 生地15g

3.4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利水。

主方:真武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制附片(先煎)6g 白术10g 白芍10g 茯苓15g 大腹皮10g 葶苈子10g 苓15g 干姜10g 桂枝10g

3.5 心阳暴脱证

治法:回阳救逆。

主方: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加减。

药物:制附片(先煎)10g 红参(另煎)10g 干姜10g 肉桂5g 煅骨(先煎)20g 煅牡蛎(先煎)20g 五味子6g

4 成药应用

4.1 心血瘀阻证

4.1.1 华南牌心痛舒喷雾剂:活血化瘀,凉血止痛。1次3下,舌下喷服,每日2次。

4.1.2 天士力牌复方丹参滴丸:活血理气,化瘀通络。1次10粒,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日3次,疗程4周。

4.1.3 999牌复方丹参注射液:行气活血,化瘀通络。1次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2 水气凌心证

4.2.1 星辰牌心宝:温阳,益气,活血。1次4丸,每日3次,疗程4周。

4.3 气阴两虚证

4.3.1 福人牌补心气口服液:补益心气,定悸安神。1次20ml,每日2次,疗程4周。

4.3.2 福人牌滋心阴口服液:滋养心阴,活血通络。1次20ml,每日2次,疗程4周。

4.3.3 登峰牌参麦注射液:益气养阴,生脉固脱。1次20~6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4 脾肾阳虚证

4.4.1 登峰牌宁心宝胶囊:温阳益气,补肾固本。1次3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5 心阳暴脱证

4.5.1 999牌参附注射液:温阳益气,扶正固脱。1次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