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情况统计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保护统计手册》第257页(1796字)

一、农药中毒的概念

农药因种类不同,其毒性也各异。根据农药经口对人类的危害剂量和动物实验所得的半数致死量(LD50),可将农药分为高、中、低毒三类,如表9-1所示。

表9-1 农药的毒性分级

农药中毒,按临床表现,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急性中毒,指接触剧毒药品或大量经消化道吸收而中毒,常发急病,在几分钟内即可出现中毒症状;慢性中毒,指低于急性中毒的农药剂量被人体长期摄入,引起慢性病理毒性反应。两种中毒情况可以因剂量而互相转换。

二、农药中毒统计

(一)农药中毒统计的重要性 农药,是一类有毒的化学物质。农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对人类本身也产生了潜在的威胁,农药中毒,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全国每年有数万人发生农药中毒,死亡达万人。开展农药中毒情况的统计,有助于掌握农药中毒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产生中毒的原因,进行控制农药中毒的宏观决策,调整农药品种结构,开展安全用药知识宣传,努力控制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农药中毒统计的内容 农药中毒统计的内容有五个方面,即生产性中毒人数、生产性中毒死亡人数、非生产性中毒人数、非生产性中毒死亡人数、重要中毒事故举例等。

生产性中毒人数:指在生产活动中,因违章施用剧毒农药而引起中毒的人数。

生产性中毒死亡人数:指在生产活动中因违章施用剧毒农药引起中毒死亡的人数。

非生产性中毒人数:指在非生产性环节中,食用剧毒农药和带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而引起的中毒人数。

非生产性中毒死亡人数:指在非生产性环节中,食用剧毒农药和带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而引起死亡的人数。

重要中毒事故举例,要求对当地重大的农药中毒事故的详细情况作一记载,以供分析时参考。

此外,农药中毒统计还包括中毒农药品种的统计,中毒分布时段的统计,在重大农药中毒事故举例时,应注明农药中毒的品种及主要原因。

三、农药中毒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农药中毒统计资料的收集,以各级卫生防疫部门提供数字为基础。各级植保部门,在收集同级卫生防疫部门的中毒情况资料时,要认真区分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事故,要根据我们各级农业植保部门掌握的情况,进行核实补充,以便得到正确可靠的数据,供各级领导分析决策。

农药中毒统计资料,反映农药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中毒的动态,分析农药中毒的特点及产生农药中毒的原因,帮助各级有关部门控制农药中毒,努力调整农药品种结构,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江苏省通过对1980-1985年全省农药中毒情况的统计分析,明确了高毒农药是产生农药中毒的主要品种,全省73%的生产性农药中毒是因为使用高毒农药引起的,其中,对硫磷引起的农药中毒又占高毒农药中毒的80%以上。根据这一分析结果,提出了“调整品种结构,加强宣传工作,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这一控制生产性农药中毒的措施。在“七五”期间控制中毒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农药中毒与植保工作关系密切的是生产性农药中毒。生产性农药中毒分析,有以下几个参数:

①生产性农药中毒率:生产性农药中毒人数÷生产性接触农药人数。

②死亡率:死亡人数÷中毒人数。

③单位面积中毒(死亡)率:中毒(死亡)人数÷用药面积(万亩次)。

④单位使用农药中毒(死亡)率:中毒(死亡)人数÷农药使用数量(万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