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219页(2173字)

支气管炎属下呼吸道感染。常因上感向下蔓延所致,可由病毒或继发细菌感染致病。临床表现在上感后咳嗽逐渐加重,先为干咳,逐渐喉内痰鸣,有白色或黄色痰液。重症可有全身症状。

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咳嗽”的范畴。急性支气管炎多属外感咳嗽,是由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肺气失宣,从而发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多属内伤咳嗽,常由于脾湿生痰、痰湿内蕴所致。小儿以急性支气管炎多见,但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亦可能转为慢性(病程超过2年,每年发作超过2个月)。

【辨证论治】

(一)风寒咳嗽 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

〔证候〕咳嗽,咳痰清稀,无汗,流涕,咽痒,或有头痛、恶寒与低热。舌苔薄白。脉浮。指纹浮红。

〔治法〕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方药〕止嗽散(见第四章百日咳节)。

〔按语〕本方能止嗽化痰、疏风解表,方解见第四章百日咳节。如头痛、鼻塞、恶寒明显者可加防风、苏叶、生姜等以散寒解表。

(二)风热咳嗽 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

〔证候〕发热重,恶寒轻,咳而不爽,咳痰黄稠,口干,咽痛,有汗。舌苔薄黄。脉滑数。指纹浮紫。

〔治法〕疏风清热,止咳化痰。

〔方药〕桑菊饮(见第六章上感节)。

〔按语〕本方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辛凉轻剂,方解见第六章上感节。咽红、咽痛者加射干、蒡子;咽干者加沙参。

(三)痰湿咳嗽 多见于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咳痰黏稠,胸腹满闷,恶心,食少。舌苔白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健脾燥湿,止咳化痰。

〔方药〕二陈汤合平胃散(汤)加减。

【歌诀】 二陈汤用夏陈草,加入茯苓祛痰好。

平胃散见第四章病毒性肝炎节。

〔按语〕本方是二陈汤与平胃散合方去姜、枣,加参、术、杏、紫、款而成。表中前4味是二陈汤,原方尚有乌梅、生姜,今多不用。其中法夏为主药,夏、苍燥湿化痰健脾,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厚朴宽中,甘草和中。加参、术以健脾,加杏、紫、款可加强止咳化痰作用。痰多加葶苈子泻痰、下气、行水。

(四)痰热咳嗽 多见于病情较重的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证候〕咳嗽较频,痰黏稠色黄,常伴发热口渴、胸闷不适、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见第四章百日咳节)。

〔按语〕清金化痰汤,清肺热,化热痰;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下气逐痰。其方解见第四章百日咳节。如痰中带血,可加天门冬、阿胶。对伴有高热及呼吸急促的患儿,可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

【单验方】

1.经验方 我们应用多种中草药治疗感冒及急性支气管炎1000余例,获得较好的疗效,其方、药与治疗上感相同(见第六章上感节)。

2.抗炎注射液 由银花、黄芩、板蓝根、百部、苦参组成。贵阳中医学院治疗1000余例,疗效显着。

【体会】小儿支气管炎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应用止嗽散或桑菊饮宣肺解表止咳常获良效。我们在临床遇到有些受凉后发生的支气管炎,咳嗽1~2周不止,西药抗生素、止咳药疗效差,应用止嗽散后常明显好转。有报道用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280例,治愈273例,其中229例服2~3剂后即愈。对热咳痰涎壅盛者,葶苈大枣泻肺汤常获得良好效果。对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咳嗽,常伴有痰多,此时患儿多有正虚邪恋,临床应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常能奏效。急性支气管炎如发热高及痰多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可用清金化痰汤以清热化痰。必要时,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节单验方中介绍的我们对一般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均系单用中草药,未用任何抗生素。

上一篇:喉炎 下一篇: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