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221页(4888字)

肺炎为小儿下呼吸道最严重的感染。支气管肺炎因病变累及肺泡而出现啰音。间质性肺炎则出现啰音较晚。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有固定的中、细湿啰音,重症常发绀。常见病因有病毒与细菌,前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后者则需用抗生素等。重症常需中西医联合治疗。

本病属中医“风温犯肺”“喘咳”“肺热喘咳”等范畴。多因风热之邪犯肺,或风寒犯肺化热所致。病之初,由于邪犯肺卫,肺卫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寒、咳嗽、气促等肺卫症状,是为风温犯肺。肺气失宣,郁而发热,灼津成痰,阻于气道,因此发热更高,喘咳更甚,是为肺热喘咳。痰热久郁,蕴而成毒,热毒内传,侵入营血,此时出现面青肢绀、舌绛烦躁,甚至神昏惊厥等症,称痰热闭肺、热入营血。如邪热内陷,邪盛正虚,可导致心阳虚衰(心力衰竭)或阴脱、阳脱(中毒性休克)等危象。若病情迁延,余邪未尽,而脾虚气弱,是为脾虚痰湿之症。

【辨证论治】

(一)风温犯肺 多见于肺炎早期兼有表证。

〔证候〕发热重,恶寒轻,咳嗽,痰白或黄,呼吸急促,口干,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见第六章上感节)去豆豉加青黛、川芎、生石膏等。

〔按语〕银翘散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力。其方解见第六章上感节。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咽痛者加玄参、勃利咽消肿;咳明显者加杏仁苦降肃肺;小便短、热伤津者加知母、黄芩、栀子、麦冬、生地以清热生津。

(二)肺热喘咳 多见于一般急性肺炎。

〔证候〕发热高,咳嗽重,气促喘满,喉内痰鸣,口渴,烦躁,面红,小便短赤,汗出或无汗。舌质红,苔薄黄或干黄厚。脉数或滑数。指纹紫。

〔治法〕辛凉清热,宣肺平喘。

〔方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加味。

【歌诀】 麻杏石甘汤,肺热咳喘方。

〔按语〕本方为原方加银、翘、、青而组成。方中麻黄是主药,用以发散表寒,宣肺平喘。据研究,对发热患者麻黄发汗力强,蜜炙麻黄发汗作用力稍弱,但宣肺平喘效佳。麻黄所含麻黄碱能缓解支气管痉挛,故可平喘。另外,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方中杏仁降气润肺止咳,可助麻黄平喘;生甘草清肺气,利咽喉;重用生石膏可清泻肺热;石膏与麻黄配伍,前者清肺为主,后者宣肺为要,故有学者认为,两者共为本方之主药。方中麻黄与生石膏用量的比例很重要,因麻黄为辛温大热药,用于肺实热证必须与生石膏配伍成1∶3或1∶5,甚至1∶5以上,才能成为具有辛凉解表兼清里热的辛凉重剂(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表证与内热轻重、季节及有无汗出而适当调整麻黄与石膏的比例,如严冬用药、体温不太高或无汗而喘,麻黄与石膏的比例可调整为1∶3左右。麻杏石甘汤全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镇咳祛痰、解热、平喘、抗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抗病毒(如流感病毒)、抗变态反应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方中加用银、翘、鱼、青以加强清热、解毒、抑菌的作用。喘咳重者加用①、②;高热不退者加用③或重用生石膏;发绀者加④、⑤以行瘀活血;高热便秘者加⑥。若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桑白皮或枇杷叶以祛痰行水、肃降肺气。

(三)痰热闭肺,热入营血 常见于重症肺炎。

〔证候〕高热不退,喘满严重,气促,鼻翼扇动明显,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唇周发绀,口唇干裂,重者面青肢凉,或有神昏、谵语、惊厥等。舌绛,少苔或苔黄厚腻。脉滑数或细数无力。指纹紫滞。

〔治法〕清营解毒,平喘化痰。

〔方药〕清营汤(见第四章“乙脑”节)加青黛、栀子、葶苈子、苏子。

〔按语〕清营汤清营分血分热,其方解见第四章“乙脑”节。加青、栀以加强清热解毒;苏子降气平喘;葶苈泻肺定喘。高热惊厥者,可加紫雪丹(用法用量见第十二章惊厥节)。

(四)肺热喘咳,心气虚衰 多见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证候〕发热不退,咳嗽气喘,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动则喘甚、发绀,肝脏大,或大汗淋漓,四肢发冷。舌质暗红,苔黄。脉数而细弱。指纹紫滞或达气关以上。

〔治法〕清热宣肺,益气养心。

〔方药一〕麻杏石甘汤(见本节)加生脉散(见第十一章休克节)。

〔按语〕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定喘;生脉散益气养阴。其方解见本节及第十一章休克节。

〔方药二〕独参汤(见第十一章休克节)。

〔按语〕独参汤用单味人参,独用力专,剂量较大(见第十一章休克节)。对病情危重者,应先浓煎频服,待病情好转,可改用方药一。

(五)邪热内陷,内闭外脱 常见于肺炎合并休克。

对本型患儿先按小儿感染性休克进行辨证论治(见第十一章休克节);病情好转则按本节肺炎辨证论治;并依病情酌加人参或党参。

(六)余热未清 多见于肺炎恢复期。

〔证候〕仍有低热,口渴,食欲不振,咳嗽有痰,精神差。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指纹淡紫。

〔治法〕养阴清肺,生津润燥。

〔方药〕沙参麦冬汤(见第四章麻疹节)。

〔按语〕沙参麦冬汤清养肺胃,生津润燥,是清养肺胃之代表方。其方解见第四章麻疹节。如久热者加地骨皮、生地;咳甚者加贝母、杏仁;大便燥结者加全瓜蒌、火麻仁;口渴甚者可加梨汁兑服。

(七)脾虚痰湿 常见于迁延性肺炎、慢性肺炎或营养不良合并肺炎。

〔证候〕病情迁延,咳嗽痰多,或反复发作喘咳,食欲不振,不发热或低热,面黄消瘦,精神差,喉有痰鸣,自汗盗汗,肺部湿啰音不消散或时消时现。舌质淡,苔薄白或少苔。脉滑数或沉细无力。指纹淡。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止咳。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

【歌诀】 四君子汤益健脾,参术茯苓甘草宜,

再加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治阳虚。

〔按语〕本方由原方加地、腥组成。由于本型为体虚邪恋,治宜标本兼顾。方中四君子汤(参、术、苓、草)健脾益气培中;陈、夏理气化痰;地、腥清热解毒,共起扶正祛邪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君子全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胃液分泌,减轻胃黏膜损伤,减少肠上皮化生的发生,以及调节免疫等功能。咳嗽痰多加①、②;久病气虚甚者加③、④;面色晦暗、发绀者加⑤。

【单验方】多年来,各地用中草药为主治疗小儿肺炎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一般采用煎剂口服或制成注射液肌内注射,常用的中草药有矮地茶、金银花、鱼腥草、蒲公英、白花舌草、半枝莲、大青叶、板蓝根、七叶一枝花等,后三种药对病毒性肺炎疗效较好。另外,各地都报道了很多有效的经验方,现选载于下。

1.矮地茶合剂 由矮地茶5~10g、野菊花5~10g、枇杷叶3~5g、岗梅3g(或铁包金10g)组成,小于3个月减1/3量,大于5岁加1/3量,可同时肌内注射金银花、鱼腥草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原湖南医学院附一医院儿科单用上方治疗102例,治愈率77.5%。原湖南医学院附二医院儿科用矮地茶合剂(含等量矮地茶、蒲公英、枇杷叶)煎剂及注射剂,共治248例,其治愈率为60%~70%。

2.清肺注射液 由黄芩、栀子与大黄三味药组成。北京中医研究所用以治疗细菌及病毒性肺炎107例,治愈及临床治愈共104例(97.28%)。该所对三种药物的主要成分进行提纯并进行药理实验,发现对多种细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3.加味麻杏石甘汤 方剂组成:麻黄1.5g,杏仁6g,生石膏18g,甘草6g,银花、黛蛤散、连翘各9g。北京儿童医院用以治疗病毒性肺炎80例(最小年龄为5个月),70%~90%患儿在1周内明显好转或痊愈。

4.清肺口服液 由炙麻黄、生石膏、苦杏仁、葶苈子、桑白皮、前胡、僵蚕、丹参、杖、拳参组成。南京中医药大学用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有明显疗效。实验表明,该方具有解热、镇咳、化痰、抗病毒、减轻病毒性肺炎肺部病变、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如诱生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等作用。

5.复方贯众合剂 由贯众、板蓝根、鸭跖草、大青叶各15g,射干、香薷、银柴胡各9g组成。原湖北医学院用以治疗小儿腺病毒性肺炎34例,退热及肺部啰音消失均较抗生素组(19例)为快。

6.解毒通瘀汤(热毒净) 青黛、紫草、黄芩、丹皮各9g,当归、莪术各10g,桃仁6g,黄芪12g。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大于6个月,每次10mL,每日3次,小于6个月剂量减半。

【体会】根据我们及各地的经验,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是肯定的,尤其对于病毒性肺炎,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往往能收到单用西药难以取得的效果。在方剂中,麻杏石甘汤堪称治疗肺炎的代表方,此方既可清泄肺热,又能镇咳平喘,临床应用时应加用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鱼腥草、青黛、黄芩等以提高疗效。本方所用生石膏量较大,由于石膏属寒凉药物,而小儿脾常不足,故不宜久用,以免损伤脾胃。对于重症肺炎发绀者,我们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加用赤芍、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改善肺微循环,疗效较好。实验研究发现川芎嗪、丹参等治疗慢性肺炎、呼吸衰竭、肺纤维化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急、慢性肺炎有广阔的前景。高热不退伴有便秘者,加用大黄泻下(釜底抽薪),退热效果明显。热入营血、内闭外脱或心气虚衰等危重症,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上一篇:毛细支气管炎 下一篇:肺脓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