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工作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765页(5592字)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对社区成员的人格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党在社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无疑是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
1.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
社区文化建设除了能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党在社区的思想导引之外,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文明程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1)社区文化建设使社区成员文化价值趋同,增强了社区意识,具有整合功能。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市民对单位的依赖性逐步减弱,而对社区依赖性逐步增强,建设一个文明健康温馨的社区成为其成员的共同愿望。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了社区居民的情操,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也增强了社区成员共建家园的社区意识,形成了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成员价值取向相适应的社区精神。
(2)社区文化建设使居民拥有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导向的功能。虽然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显着的进步,但有些居民由于受思想认识和文化水平的局限,受某些陈规陋习的影响,拥有的生活方式与现时代精神并不相吻合。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教育、科普、体育等活动非常直观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社区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定势”,这种定势能较好地把社区居民的努力方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到所确定的目标上来。
(3)社区文化建设形成了社区居民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沟通的功能。随着城市的建设与改造,大量的人口流动、社区变迁使社区构成的异质性特征表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出现了肤浅化和形式化的趋势,人际交流中也有强烈的陌生感和疏离感。社区文化的群体性活动方式则十分有利于人们走出了封闭的空间,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快乐和温暖。它积极创造出一种亲善、和谐的氛围,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密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从而大大满足了人们感情交流、互相鼓励的精神需要。
(4)社区文化建设满足了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需求,具有发展的功能。无论是身处在哪一个社区,也无论是属于哪一个层次的居民,对自身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社区文化活动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满足市民在这一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社区文化建设还具有教育、规范等功能。通过社区文化活动,使广大居民在种种文化娱乐中,在欢乐愉快的精神享受中,接受教育、净化心灵、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社区精神文明的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
2.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社区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以符合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为前提,从社区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要出发,培养社区成员良好的文明素质和人格素质,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形成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造就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增进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及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参与社区的建设,推进社区的发展。
(1)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两个方面内容: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和健全旨在满足不同阶层需要的社区文化设施。为此,需要提倡社会主义价值观,陶冶居民区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知识素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展示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定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现娱乐健身的街头、广场文体活动;也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辟具有高雅文化特点的活动场所,如英语角、钢琴角、书画角、棋类角等;还需要为企业、商家演示具有文化内涵的商业品牌提供舞台。目前大多数街道社区还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文化社团,如书法组、国画组、拳操队、戏曲组等,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日常文化需求。在社区文化设施方面,除了充分利用好居民区内现有的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如图书室、文化站、老年人活动室等,还要积极参与区、街两级对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要从本居民区的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开展,包括利用社会文化名人资源和社会文化设施资源支持社区文化活动。
(2)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对于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培养适应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要建设一流水平的城市社区,必然要求发展一流水平的社区教育。这些年来,有些社区把加强社区德育教育、优化社区育人环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开展“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调动社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齐抓共管,使教育事业主动适应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实现教育社会化、促进社会教育化上走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今后社区还要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老人教育、法制与道德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工作者教育、家政教育、市民教育、民工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上提高水平,完善社区教育方法、内容、制度,逐步推进社区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的进程,建立起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教育机制与模式,真正实现“人人接受教育、人人参与教育”为宗旨的社区公众终身教育。
(3)社区科普。社区的科学技术普及率是衡量城市社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社区纷纷成立科普协会,通过学校、居委会广泛建立了广播站、读报组、宣传画廊、阅报栏和黑板报“五小”宣传阵地,不断地向社区居民和职工宣传科学知识、普及身边科学、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引导社区居民建立起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也加强了社区文明建设。社区建立了遍布整个地区的科普工作网络,对企事业单位、学校进行经常性的科普知识宣传,并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科普成果展览等。此外,社区还积极组织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职工和离退休知识分子,组成义务宣传队。今后,社区科普工作中还要注意改善科普宣传手段,提高科普宣传水平;挖掘社区科技人员的潜力,做好社区公众的科普工作;组织科学技术交流,加强以科技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的工作和群众性科普活动的大力开展;鼓励发展民办科技事业,建立科技发展基金。通过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全面推进,增强社区科普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4)社区文体。发展社区文体事业,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水平、增强居民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主要任务,随着社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居民的精神与物质生活也在不断改善,文化体育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群众进行自我教育与健身的重要工具。多年来,社区十分注重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建设相应的文体设施,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办群众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扩大群众文体队伍,提高文艺队伍质量、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提高社区文体水平、拓展文化经营项目,实行“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经营机制以及利用和增建文体设施,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
(5)社区环境。随着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进入小康水平,市民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有了新的理解,社区环境建设和管理的任务之间加重。一是社区要有生态功能。通过植树绿化、建造环境“绿洲”,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并逐步消除“三乱”和“三废”。要重视研究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而出现的白色污染、光污染、热污染、油烟污染等新环保问题,最终实现“城市与自然共存”的生态环境。二是建立有良好的居住区物业管理体制。以市场为主导,便民、利民为宗旨,窗口示范为基础,对不同性质的房屋实行分类管理,建立覆盖式的社区房屋应急抢修网络,进行规范化操作。健全物业管理监督、制约、投诉、反馈的运作机制,消除管理上的盲点,排除业主的后顾之忧。三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服务对象从老年人、学龄儿童、残疾人、优抚人员为主扩展到一般居民百姓。服务内容从平常的帮困解困、排难解忧扩展到家政服务,物质方面服务和精神方面服务并举。服务方式从封闭型或半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扩展。服务手段从比较简单的人力操作向电脑智力型扩展,并过渡到网上服务。
3.社区文化建设与居民广泛参与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根据我国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当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进一步扩大社区居民的参与上。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实践特点就在于要发挥社区的综合优势,因而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单纯由政府办文化的组织方式,依靠社会力量建设社区文化,走“共识、共建、共办、共荣、共享”之路,并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道文化、村镇文化、家庭文化为内涵来创造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成立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或社区文化工作协会,以联谊会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社区内工矿企事业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使社区文化活动具有协调性、规划性,把社区文化与其各亚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共同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繁荣和发展。
(2)在巩固、健全现有的社区文化团体的基础上,支持群众性文艺队伍建设。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文化队伍一般是由文化组织管理队伍、文化艺术队伍和群众文艺骨干组成,而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在精神上的需求已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各社区应该依据形势,积极为现有的社区文艺团体的经常性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和鼓励他们向有益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发展,并根据社区居民的新需要,进一步壮大群众性的文艺团体,如组建各种球队、棋牌队、健美队、艺术创作队等,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各自的爱好特长,使他们在社区内外文体活动中得到交流和提高。
(3)以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创造丰富多样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形式。各社区应在继承自己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尤其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坚持以特色文化为龙头、以社区文化为依托、以家庭文化为细胞,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狮舞、龙灯、步行街等具有浓厚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项目,旅游文化、时装文化、藏品文化等带有现代气息的文化艺术活动等。通过集中、大型、多样的文化活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形式,使社区居民在高雅、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中达到益智、娱乐、健身、竞技的目的。
(4)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旨在提高居民身体素质,繁荣社区文化,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是社区文化活动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和物质基础,各社区应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文化活动设施存量,健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积极为社区老年人和青少年开辟活动场所。就当前而言,每一个街道社区都应该建立一处居民健身基地,并分别设立健身指导专栏,定期开展科学指导。对此,社区可以通过文化与企业联姻的形式,赢得社会、企业对社区文化工作的大力支持,积极集资建设一些诸如绿地操场、老年人健身基地、室内球场等文化设施,以此来保障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开展。
(5)适当拓展些有偿服务和文化经营项目,以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后劲。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考虑逐步由福利型的无偿服务过渡到低偿为主的文化经营机制,以弥补社区文化活动经费的不足,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后劲,并保证社区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各社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文化艺术节、文化夜市、文艺汇演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来对某些项目适当收取一定的成本、管理费用,并通过自办、联办等形式开展一些以文化为内容、与文化生活相配套的经营活动,达到繁荣社区文化的目的。
(6)建设一个覆盖面大、牵动性强的社区文化网络,努力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社区文化网络是社区文化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组织载体,是连接各种文化形式的桥梁和纽带,是组织和吸引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各个社区可根据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年龄的需要,统一领导,全面规划,逐步建立健全群众文化活动网、少年儿童文化活动网、青年文化活动网、老年人文化活动网、家庭文化活动网、企业文化活动网、社区读书活动网、社区教育培训网、社区科普活动网等文化网络。在社区上下形成以街道为“纲”,以各条文化网络为“目”,纵横交错、紧密相连、纲举目张的社区文化网络,以推动和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