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遗尿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25页(1451字)

功能性遗尿症指5岁以后无明显器质性病因,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因而尿床或尿裤子的现象。男孩多于女孩。功能性遗尿常是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因素中一种或几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病因】

1.精神因素:由于不合理的排尿训练、不良的教养习惯或心理精神因素,如失去父母之爱、骤换新环境、紧张、受惊或过度疲劳等。

2.遗传因素:70%的患儿家族中有遗尿史。单卵孪生同时发生遗尿者较双卵孪生为多,提示本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3.睡眠障碍:近来通过对重症遗尿患儿夜间睡眠过程的活动、脑电图、眼电图位等变化进行观察,发现遗尿与睡眠障碍有关。

4.心理障碍:遗尿患儿常有较多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如情绪抑郁、多动症、抽动症、好发脾气、咬指甲等。

【临床特点】 不自主地排尿,一般熟睡后不久即遗尿,尿后并不觉醒。轻则数夜偶尔1次,重则一夜遗尿5~6次,可持续数月。亦有消失后再出现者。有的患儿持续数年,随年龄增长到青春期自然消失。患儿无排尿困难或尿频、尿痛等现象。其尿量、尿色及尿常规检查均正常。由于遗尿而易使患儿感到羞愧、恐惧、精神负担加重,从而产生恶性循环而使遗尿更为顽固。

【治疗】

1.心理治疗:消除各种紧张因素对治疗有重要意义。通过与患儿及家长交谈,解释遗尿是暂时性功能失调,是可以治愈的,使患儿建立信心,消除恐惧和不安情绪,严禁耻笑、嫌弃、责骂或体罚患儿的不良方法。

2.膀胱排尿的功能训练:嘱患儿白天非到不得已时不主动排尿,或排尿时主动暂停,然后再排尿,以训练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下午4时以后不进流食,晚餐减少盐量,少喝水,以减少尿量;睡前排尿,在患儿经常遗尿的钟点前唤醒排尿,逐渐培养其自然觉醒能力,形成条件反射,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3.药物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主要是帮助患儿建立大脑警觉性,有尿意时能觉醒。常用药物:

(1)易兴奋过度的儿童可服用溴剂等。

(2)对睡眠过沉、难以惊醒或唤醒的小儿,可于睡前口服苯甲酸咖啡因0.2g或遗尿丁(氯酯醒)0.1g。

(3)调节睡眠深度,可用盐酸丙咪嗪12.5~25mg,每晚一次,于睡前0.5~1小时服用。亦可用阿密替林,剂量同丙咪嗪。见效后继服1~2个月以巩固治疗,后渐减量至停药。

(4)应用苯丙酸诺、丙酸睾丸酮,但应避免长期应用,以免发生性腺异常发育及骨骺过早发育等。

(5)针灸治疗:取穴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印堂,每次选2~3个穴位,也可配用足三里、肾俞穴。

(6)中医疗法:以补肾益气、固涩小便为主,可用桑螵蛸散方加减。

上一篇:嗜异症 下一篇: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