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354页(6513字)

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中常见的重要临床类型,是以肾小管、肾盂和肾间质为主的感染性炎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9~10倍。临床上常有发热、腰部酸痛、血尿和脓尿等症状。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两种。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致病菌:肾盂肾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肾组织和尿液中都可培养出致病菌。引起肾盂肾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多数为大肠杆菌,占60%~8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也可由其他细菌或霉菌引起。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数为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罕见,偶可发生于复杂性尿路感染。

2.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即细菌沿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乃至肾脏引起感染。正常妇女尿道口周围有细菌寄居,这些细菌是来自粪便污染。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细菌可侵入膀胱,如性交时可将女性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进膀胱。

(2)血行感染:即细菌从体内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很少见。如果发生,绝大多数发生于原先已有严重尿路梗阻者或机体免疫能力极差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所致。

(3)淋巴管感染:更少见,多因盆腔、肠道炎症时细菌经该处淋巴管与肾周围淋巴管交通支进入肾脏,引起炎症。

(4)直接感染:偶见外伤或肾周围器官发生感染时,该处细菌直接入肾脏引起感染。

3.发病机制:细菌侵入肾脏后,血循环与肾脏感染灶局部均可产生抗体,与细菌结合,引起免疫反应,说明免疫反应参与肾盂肾炎发病。另外,细菌毒力在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某些大肠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有特殊亲和力,附着于上皮细胞的能力更强;细菌表面有纤毛,可粘附在尿路上皮细胞相应受体上,定居于尿路引起感染。

4.机体抗病能力:虽然细菌常可进入膀胱,但并不都引起尿感。这主要是人体对细菌入侵尿路有自卫能力:①尿路通畅时,尿液可冲走绝大部分细菌;②男性在排尿终末时,前列腺收缩,排泄前列腺液于后尿道,有杀菌作用;③尿路黏膜有杀菌能力,可分泌有机酸和IgG、IgA及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来杀菌;④尿液pH低,内含高浓度尿素及有机酸,均不利于细菌生长。

5.易感因素:在各种易感因素影响下,尿路抵抗力会削弱,容易发生尿感:

(1)尿路中尿流不通畅,是最主要的易感因素,其尿感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这种情况的尿感称为复杂性尿感,常见于尿路有器质性梗阻(如结石梗阻)或功能性梗阻(如膀胱一输尿管反流);尿路有异物存在(如结石、停留导尿管);或有肾实质病变(如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者。

(2)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异常,如肾发育不良,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特别是后尿道瓣膜病,均易发生尿感。

(3)尿路器械的使用,不但会将细菌带入尿路,而且常使尿路黏膜损伤,而易引起尿感。一次导尿后,尿感的发生率为1%~3%;留置导尿管3天以上,尿感的发生率超过90%,膀胱镜检查也易引起尿感。

(4)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有炎症病灶,如妇科炎症、细菌性前列腺炎等均易引起尿感。细菌性前列腺炎是青年男性尿感患者最常见的易感因素。

(5)机体抵抗力差,如长期卧床的严重慢性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肿瘤化疗、肾移植后等),易发生尿感。

(6)有些人因遗传关系而致尿路黏膜局部防御尿感的能力缺陷(如尿路上皮细胞菌毛受体的数目多),易发生尿感。

6.细菌的致病力:细菌进入膀胱后,能否引起尿感,和它的致病力有很大关系。以大肠杆菌为例,并不是它的所有菌株均能引起症状性尿感,能引起者仅为其中的少数菌株,如O、K和H血清型菌株,它们具有特殊的致病力。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是引起尿感的重要致病力。细菌表面有菌毛,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头发样物,能与尿路上皮细胞的特殊受体吸附。例如,能引起急性非复杂性尿感的大肠杆菌的某些菌株,都具有特殊的菌毛(P菌毛),它可吸附于尿路上皮细胞的含糖基团脂类的受体上。此外,这些菌株能产生溶血素等毒素,以及对人类血清的杀菌能力有抵抗性。目前认为,只有少数致病能力强的细菌才能引起急性非复杂性尿感;相反,急性复杂性尿感,则不一定都由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

【临床表现】

1.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骤,有高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之间,也可高达40℃。可伴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有时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患者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少数有腹部绞痛,肾区叩击痛阳性;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2.慢性肾盂肾炎:大多数由急性肾盂肾炎未彻底治愈反复发作引起。症状较急性期轻,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约半数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其后乏力、低热、腰酸腰痛,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急性发作也时有出现。

3.并发症:多见于严重肾盂肾炎,可有急性坏死性乳头炎、肾盂积脓、肾周围脓肿等。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常为阴性或微量,尿沉渣内白细胞多显着增加,如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尿红细胞可增加,仅少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镜下血尿,极少数(<5%)可有肉眼血尿。

2.尿细菌学检查:尿感诊断的确立,主要依靠尿细菌学检查。采用清洁中段尿和导尿,作细菌培养加含菌量计数(尿细菌定量培养)。尿细菌定量培养的临床意义:尿含菌量≥105/ml,为有意义的细菌尿,常为尿感;104~105/ml者为可疑阳性,需复查;如为<104/ml,则可能是污染;如果2次中段尿培养均为105/ml,且为同一菌种,虽全无感染症状,都应诊断为尿感。

3.尿涂片镜检细菌:一种快速诊断有意义细菌尿的方法。可采用未经沉淀清洁中段尿一滴,涂片作革兰染色,用油镜找细菌,如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即为有意义的细菌尿(表示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1)。其符合率可达90%以上。可以迅速获得结果,按致病菌情况选用恰当的抗菌药物。

4.化学性检查:目前常用的是亚硝酸盐试验,其原理是基于细菌消耗尿中的硝酸盐产生亚硝酸盐,其诊断尿感的敏感性是70.4%,特异性是99.5%。假阴性常是由于肠球菌感染。临床上较常采用浸试条法(亚硝酸盐试验加上白细胞酯酶测定),作为尿感的筛选试验。

5.其他实验室检查:急性肾盂肾炎血白细胞升高,并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血沉可增快。肾浓缩功能有轻度障碍,但治疗后常可恢复。

6.影像学检查:尿感急性期不宜做X线静脉肾盂造影检查(ⅣP),如有需要,可作B超检查(确定有否梗阻、结石)。女性IVP的适应证:①再发的尿感;②疑为复杂性尿感;③有肾盂肾炎的临床证据;④少见细菌,如变形杆菌等感染;⑤妊娠期曾有无症状细菌尿或尿感者;⑥感染持续存在,对治疗反应差。男性首次尿感亦应作IVP。IVP的目的是找寻有否能用外科手术纠正的易感因素。反复发作史者,还应作有否排尿期膀胱-输尿管反流检查。个别尿感患者在很有必要时,还需作逆行肾盂造影。

【诊断】

1.急性肾盂肾炎:典型病例根据全身症状、尿路局部表现、尿液检查,诊断不难。

2.慢性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多次发作或病情迁延不愈,病情达半年以上,结合有关检查如肾盂、肾盏变形、缩窄等改变可考虑本病。

【治疗】 治疗目的是纠正诱因,采取合理药物消灭,休息,多喝水以增加尿量,促使细菌及炎症渗出物迅速排出,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足够的热能和维生素。针对尿液检查选择抗菌药物,遵照医生的意见,坚持用药,一个疗程之后复查,如果复查后发现有复发征象,应再次用药一个疗程,切忌过早停药或停药后不追踪观察,致使感染复发或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1.轻型急性肾盂肾炎:经单剂或3天疗法治疗失败的尿路感染,或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宜口服有效抗菌药物一个疗程(14天),常用的抗菌药物如3天疗程所述。一般用药72小时即显效,如有效则不需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换药,因体内药物敏感试验最准确。如用药72小时仍未显效,应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更改抗菌药物。

2.较严重的肾盂肾炎:发热超过38.5℃、血白细胞升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明显者,患者多是复杂性肾盂肾炎,致病菌多为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宜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在未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之前,可暂时使用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1.5mg/kg,每8小时1次或头孢唑林钠0.5g,每8小时1次,必要时可加用或改用头孢噻肟钠2g,每8小时1次。在获得药物敏感试验报告后,可酌情改用肾毒性小且比较便宜的抗菌药物。注射用药至患者退热72小时后,可改用口服有效抗菌药物,完成2周疗程。

3.重症肾盂肾炎:有寒战、高热,血白细胞显着增高、核左移等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甚或出现低血压、呼吸性碱中毒,疑为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者,这些患者多是复杂性肾盂肾炎,致病菌常为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在未能获得致病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之前,可选用下述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1)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本品毒性低,价格较第三代头孢菌素便宜,如哌拉西林3g,每6小时静滴1次。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妥布霉素或庆大霉素,剂量均为1.7mg/kg,每8小时静滴1次。

(3)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较常用的是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静脉滴注,每次1g,每12小时1次;或头孢哌酮钠(cefoperazone)静脉滴注,每次2g,每8小时1次。通常使用一种氨基糖苷类,再加一种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后两者和氨基糖苷类联用,有协同作用。如未能排除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加用氨苄西林30mg/kg,每6小时静滴1次。

病情允许时,应尽快作有关尿路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有无尿路梗阻,特别是尿路结石引起的梗阻。如不纠正尿液引流不畅,复杂性肾盂肾炎是很难彻底治好的。

4.如症状消失,细菌尿转阴,没有白细胞尿,则可认为治疗成功,并说明此次尿路感染的再发是重新感染,而不是复发。事实上,重新感染占尿感再发的80%。重新感染表示尿路防御尿感的能力差,并不是因治疗不恰当而失败,故对常再发者应考虑用长疗程低剂量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可用下述药物之一,在每晚临睡前排尿后服用1次。如复方磺胺甲噁唑半片或1片、TMP50mg、呋喃妥因50mg或氧氟沙星100mg。通常使用半年,如停药后仍再发频繁,则再给予此疗法1~2年或更长些。

5.如用短程疗法后治疗失败,即复查时仍有细菌尿,甚或有白细胞尿和尿频、尿急、尿痛,此时应查对一下原先用的抗菌药物是否对致病菌敏感,如不敏感,则应按药物敏感试验改用敏感抗菌药物作短程疗法。①如换药后治疗成功,则诊为重新感染,其处理与上述相同;②如换药后治疗仍失败,则此次是复发,且为肾盂肾炎,应按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强有力的杀菌性抗菌药物,在允许的范围内用最大的剂量,治疗6周,希望能达到治愈目的。如不成功,可考虑延长疗程或改为注射用药。

【预后】

1.急性非复杂性尿感经治疗后,90%以上可治愈。

2.急性复杂性尿感治愈率低,除非纠正了易感因素,否则很难治愈,超过半数于治疗后仍持续有细菌尿或经常复发。

3.演变为慢性肾盂肾炎,可发生于复杂性尿路感染,发生于非复杂性尿感者罕见。

【预防】

1.多饮水、勤排尿(2~3小时排尿1次),是最实用和有效的预防方法。

2.经常注意阴部的清洁。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如必要留置导尿管,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护理规定。

4.与性生活有关的反复发作的尿感,于性交后即排尿,并按常用量服一次抗菌药物作预防,能有较好效果。

5.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要养成“二次排尿”的习惯,即每一次排尿后数分钟,再重复排尿一次。

患了急性肾盂肾炎应该卧床休息,多喝水以增加尿量,促使细菌及炎症渗出物迅速排出,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足够的热能和维生素。针对尿液检查选择抗菌药物,遵照医生意见,坚持用药,一个疗程之后复查,如果复查后发现有复发征象,应再次用药一个疗程,切忌过早停药或停药后不追踪观察,致使感染复发或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比急性困难。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细菌种类,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同时也要积极寻找不利因素,如尿路流通不畅、盆腔或阴道感染灶等,设法加以矫正,对一些全身慢性病如糖尿病、肝脏病等,也要认真治疗。只有把各种不利因素克服后,药物治疗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要预防肾盂肾炎,必须做好妇幼卫生,特别是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以及女婴尿布卫生。农村妇女月经期间不要在寒冷潮湿的地方劳动;在比较干燥、清洁的地方干活,避免污物、脏水侵入体内。擦洗外阴时要防止污水侵入阴道、尿道,造成感染。妊娠期间要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营养,补充消耗。女婴的尿布要保持清洁,及时更换,排便后用温水擦洗。在性生活前男女双方都要洗澡,清除污垢。妇女平时也应多喝开水,多排尿,将尿道里的细菌冲洗出来。只要能讲究卫生,保持清洁,肾盂肾炎还是可以预防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