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596页(2583字)

【适应证】

1.呼吸道梗阻,分泌物潴留,气管内肿瘤或气管受压导致呼吸困难。

2.呼吸功能不全,气管内插管超过48~72小时仍需呼吸机支持呼吸者。

3.严重咽喉部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及缺氧。

4.深度昏迷抽搐、呕吐,有窒息危险者。

【用物准备】 气管切开包[弯盘1个、药杯1个、5ml注射器1支、6及7号针头各1根、3号刀柄2个、剪刀片和圆刃刀片各1片、气管钩2个、有齿镊2把、无齿镊1把、蚊式钳4把、手术剪2把(尖头、弯头各1把)、拉钩4个(大小各2个)、持针钳1把、三角缝针2根、洞布1块、气管垫2块、线卷2卷、纱布6块、气管套管1套(小儿0~3号,成人用4~6号)],以及无菌手套、皮肤消毒用品、1%普鲁卡因、生理盐水、吸引器、吸痰管、照明灯。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垫高肩部,头向后仰。这样不仅有利于气管的显露,而且能使皮肤与其皮下的深层组织保持恰当关系。如病人呼吸极度困难不能平卧,可先取半卧位,显露气管时再平卧。病人头部必须保持正中位,必要时,由专人固定病人的头部。

2.消毒颈部皮肤,在颈正中线、甲状软骨下,作局部浸润麻醉。

3.做横切口或直切口。横切口愈合后瘢痕较不明显,但手术野的显露较直切口稍差。直切口显露较好,分离舌骨下肌群的操作较方便,但愈合后瘢痕较明显。直切口在颈中线、甲状软骨下缘到胸骨上切迹作切口,分离颈前软组织,显露气管和甲状腺峡部。用弯血管钳将甲状腺峡部下缘分离,然后用拉钩将其向上牵拉,确认是气管前壁后,用尖刀将第3、4软骨环切开,插入气管套管。用绳将套管固定在颈部,皮肤切口适当地部分缝合,放入套管内管。施行横切口时,可于环状软骨下2~3cm处作一长3~5cm的切口。切开皮肤后,分离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拉钩将两侧皮肤和皮下组织拉开,先查看两侧颈前静脉,如果在两侧颈前静脉间有较大的横支,应将其分离、结扎、切断。此时可看到颈中线部位有一条由颈筋膜形成的纵行白线,白线即两侧舌骨下肌群的交接部位,紧沿白线作钝性分离,使舌下肌群向两侧分开,肌群分开后可看到气管,或用手指摸触到排列整齐的气管软骨环。甲状腺峡部显露后,将其向上方掀开,如峡部过于肥大,可切断结扎止血;气管显露后,沿气管正中线第3~5软骨环切开气管,切忌切断第一环状软骨,以免带来术后气管狭窄的不良后果。刀尖挑开气管时切忌插入过深,以免损伤气管后壁。

4.随时用吸引器吸出血液和积痰。

5.术后保持气管通畅,随时吸引分泌物。术后每1~2小时取出内管洗净后放回,并予固定。分泌物粘稠者,在气管内滴入3~4滴盐水或抗生素溶液、糜蛋白酶等,稀释分泌物,以利排出。用湿纱布覆盖管口,除能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之外,尚可保持一定的湿度。但此效果较差,故仍需经导管滴入盐水,才能达到湿化状态。

6.病情缓解,气管内分泌物减少,堵住气管筒处能发音,且无呼吸困难时,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试将套管完全堵塞,观察两天,如无呼吸困难,可以拔管。清洗创口后,不做缝合,仅用胶布将皮肤对拢,外敷纱布,2~3天后,切口可自行愈合。

7.应用抗菌药物。

【注意事项】

1.勿损伤颈总动脉、撕破胸膜顶和损伤气管后壁。

2.注意保持气管套管通畅,勿让套管滑出。

3.套管口盖两层无菌湿纱布,以保持下呼吸道湿润。

4.每2~4小时向套管内滴入含有抗生素、α-糜蛋白酶或1%碳酸氢钠数滴,防止气管黏膜炎症及分泌物过于黏稠。

5.经常吸痰,注意无菌操作。

6.内套管每日清洗、消毒1次。外套管10天后每周更换1次,呼吸困难原因除去后,可准备拔管,拔管前亦可试行半堵、全堵套管各24小时,若无呼吸困难,则可拔管。创口用蝶形胶布拉合,不必缝合。拔管后若再出现呼吸困难,应重新插入气管套管。

7.常见的并发症

(1)出血:少量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如出血量多,应检查伤口,找出原因,予以相应处理。气管切开后1周左右发现气管内出血,可能为气管套管不合适,摩擦气管内黏膜,导致糜烂出血,要更换合适的套管。紫绀型心脏病人,气管黏膜侧支循环丰富,经反复吸痰,气管套管压迫及磨损,易致难以控制的出血。

(2)气管穿孔:气管套管过大,使用时间较长(>1周),造成气管膜部压迫性坏死而穿孔。症状为突发性纵隔气肿。预防方法是选择合适套管,每8小时将气管套囊放松5分钟,以利局部血运改善。一旦发生穿孔,紧急修补很难成功。

(3)食管气管瘘:进食时呛咳并有食物自气管套管咳出。若确诊为气管食管瘘,应改为鼻饲。轻者可自愈,重者需择期进行修补术。

(4)气管狭窄:多见于长时间经气管切开作辅助呼吸的儿童,因局部感染,瘢痕挛缩导致狭窄。如果影响呼吸,应作气管成形术。

(5)其他: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还有皮下气肿,气管黏膜坏死,剥脱,人工气胸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