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700页(1906字)

1.与心律失常有关的症状评定:动态心电图最重要且应用最广泛的情况之一,就是确定病人的心悸、眩晕、气短、晕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一方面,心律失常可以无症状,也可以引起明显的症状;另一方面,眩晕、晕厥等症状也不一定是心源性的。如果在监测中病人未出现不适,同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正常,则不能确定其症状是否由心律失常引起,所以这份动态心电图报告无意义。如果动态心电图报告的心律失常是引起患者既往症状的原因,这份报告有重要意义。有时在监测期间病人未出现预期症状,继续做动态监测仍是可取的方法。

由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症状大多是早搏,其他心律失常有窦房阻滞、房室阻滞、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由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可以是心脏停搏、高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患者头晕、晕厥发作时动态心电图正常,可排除心源性晕厥。

2.评价有或无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性

(1)无症状患者:短暂的心脏停搏,可以不引起明显的症状。若停搏时间较长,导致患者能力的突然丧失,可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如司机等。

(2)对有冠心病而无心肌梗死的患者:如这类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且为频发者,有较高的危险性,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危险性将增加。

(3)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心肌梗死后发生高级别的室性早搏,具有更高的危险性。

(4)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不论是否伴有症状,都具有较高的猝死危险性。通过治疗,可以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扩张型心肌病是进行Holter监测的重要指征。

(5)风心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心脏病组。常见的心律失常为房性早搏、房颤合并心室长间歇。因长间歇多发生于夜间睡眠时,故可无症状。

(6)病窦综合征:行Holter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协助临床诊断病窦综合征。

(7)预激综合征:发作阵发性心动过速时,临床上可行Holter监测,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

(8)QT间期延长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大约70%死于心律失常,晕厥发作时动态心电图多显示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3.评价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应用动态心电图评定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主要是分析随着心律失常发生频度的减少,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或消失,预后生存时间延长。鉴于心律失常在未予任何治疗前,自身即有较大的变化,所以用Holter监测评定药物有效的标准是室性早搏数目减少≥50%;成对室性早搏减少≥90%;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失。近年来已发现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可能加重所治疗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恶化的定义是,与对照动态心电图对比出现:①室性早搏数目增加4倍;②成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阵数增加10倍;③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心肌缺血的确定:对冠心病患者行Holter监测,可以了解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等。典型心绞痛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通常表现为ST段呈缺血型下降伴T波倒置;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通常ST段呈损伤型抬高及急性损伤阻滞图形,心绞痛缓解后ST段回至原有的状态。

5.评定起搏器的功能:现代的Holter系统,有专门的起搏器评定功能以及起搏器故障的判定和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等。

6.心率变异分析:心率变异分析(HRV)被认为是一项新的有价值的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指标。心肌的电稳定依赖于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对立而又平衡。交感神经活动可使室颤阈值降低,易于发生心室颤动。反之,迷走神经活动可提高室颤阈值,防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心脏起保护作用。心率变异分析评定技术已使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明显提高。用Holter监测评定心率变异分析临床意义最大。

7.动态心电图的其他临床用途:监测动态血压的变化及心室晚电位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