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65页(1168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的根茎;又名白薇,香白薇;主要含有挥发油、强心甙、白薇油、白薇醇等成分;苦、咸、寒,入肝胃肾经;属清退虚热类药。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利尿通淋。适用于热病伤阴之低热、口渴或骨蒸潮热;阴虚体质、外感风邪之感冒、发烧;血热阴虚之热淋尿血、尿痛等病证。

〔本草撷英〕 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痛,温疟洒洒,发作有时。

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

时珍: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名医心得〕 朱良春:痹证低热 无论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凡属热证或寒热错杂证,见低热缠绵、午后较甚,舌红苔黄、脉数者,每于辨证方中加用本品。其退热较速,痹痛亦随之缓解。夏秋间湿热为患者,有运用苦泄、辛开、淡渗、芳化诸法后,诸恙均退,惟后期低热缠绵、周身困倦、纳谷少思,示温热伤阴、余邪留恋者,每取白薇、石斛、豆卷同用,对于摒退低热,促进消化机能之恢复,有所助益。[1]

张树生:下水气 水气不下,或肿或淋,有因湿热而致者,本品苦能燥湿,寒能泄热,则水道通利。正如《本草经疏》所云“水气亦必因于湿热,能除热则水道通利而下矣。”有因血热壅结,犯及于肾气化不利而致者。本品咸能入血入肾,寒则清热凉血,血气清利,气化乃行,则水气自下。亦有阴虚而气化无由,水气不下者。本品清热之中,又能益阴,阴益则水气下,故《本经逢原》谓其“下水气,利阴气者,总取益阴之功,真阴益而邪水下。”[2]

〔药理与应用〕 本品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变慢;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等。临床尝用于心力衰竭、产褥热、肺炎、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等。

〔剂量用法〕 6~12克,煎服。

〔按语〕 本品苦咸性寒,专入营血,功擅凉血退热,为阴虚血热、阴虚体质外感风热之要药。又能利尿通淋,故最适宜于阴虚小便不利之淋证。唯其性寒降,脾胃薄弱者不宜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步先等.朱良春用药经验.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11:75、76

[2]张树生.百药效用奇观.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8:125

上一篇:地骨皮 下一篇:连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