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64页(1313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茄科落叶蔓生灌木枸杞的根;又名杞根;主要含有甜菜碱、谷甾醇、维生素B1、亚油酸、蜂花酸、桂皮酸、多种酚类及皂甙等成分;甘、寒,入肺、肝、肾经;属清虚热类药。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除烦退蒸,泻肺止咳。适用于阴虚血热之劳热骨蒸、烦躁、盗汗、自汗及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咳喘、咯血等病证。

〔本草撷英〕 本经:气味苦寒。主去骨热、消渴。

甄权:去肾家风,益精气。

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热,补正气。

时珍:去下焦肝肾虚热。

备要:甘淡而寒。降肺中伏火,泻肝、肾虚热,能凉血而补正气。内治五内邪热,吐血尿血,咳嗽消渴。外治肌热虚汗,上除头风痛,中平胸胁痛,下利大、小肠。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

〔名医心得〕 裴学义:小儿外感发热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般外感发热多有伤阴趋势,故治疗本病多采用本品9克、薄荷4克,旨在一方面用其甘寒清热育阴,另一方面取薄荷之辛凉开泄助邪外透而不伤阴。多年来治疗外感病屡获效验,且无留滞余邪之弊。[1]

张树生:湿热黄疸 凡黄疸以湿热居多。地骨皮甘、淡,能行水湿顺流而下。其性又寒,能导火气,泄热下行,使湿热速去,故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药品化义》云“地骨皮……以其性大寒,酒煎2两,治湿热黄疸最为神效。”[2]

〔药理与应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亚洲型京科病毒株有抑制其致细胞病变作用。临床尝用于肺结核、肺炎、痢疾、流感等病。

2、降血糖作用:煎剂可使正常血糖降低;对肾上腺素所致血糖升高无明显对抗作用,但可缩短高血糖时间。临床尝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

3、其他作用:煎剂有降压、解热、降脂、抗癌等作用。临床尝用于高血压、外感、内伤发烧等病症。

〔剂量用法〕 6~12克,煎服。

〔按语〕 本品性味甘寒,功擅清退虚热、凉血止血,故为阴虚发烧、肺火咳血、阴伤消渴之要药。惟性寒沉降,易伤脾胃,故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彤云.燕山医话.北京科技出版社,1992:9:311

[2]张树生.百药效用奇观.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8:133

上一篇:青黛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