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会计与内部银行结合的尝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217页(3442字)

1990年8月以来,某县造纸厂搞责任会计与厂内银行结合试点,建立健全了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建立责任会计与内部银行的结合机制

1.机构和人员:责任会计、内部银行均设在厂财务科。由财务副厂长(总会计师)全面负责,由财务科长具体领导,全体会计人员共担财务核算和责任核算双向任务,并在财务科设置“内部银行”结算岗位。

2.组织及核算体系。

(1)基层组织:各责任实体配备了专兼职核算员,负责核算本单位的经济业务和往来事项,并接受责任会计、内部银行的监督和指导,形成以财会部门为核心的横向与纵向的核算网络。

(2)管理层次:第一,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由财务副厂长(总会计),负责确定责任实体,划分经营权力,制定总体目标。第二,由财务科长依据企业的总体目标,编制财务预算和责任预算,把企业的“目标值”具体化、细分化。第三,由责任会计(可由副科长担任)进行指标分解,制定管理措施、核算方案及报表体系,并负责对责任实体责、权、利、效的考核。第四,由内部银行会计进行核算跟踪,实施对责任实体成本、费用、资金的核算、控制与监督。

(3)核算方式:实行单轨制核算。即把财务核算、责任核算,与内部银行核算结合起来,合并成一套核算体系。也就是说,厂一级核算和二级核算单位在原国家规定的会计科目之中,再相应的增加内部银行所需要的会计科目。平时该用国家规定会计科目做分录的,仍按原规定处理,属于内部银行核算内容的就用内部银行科目做会计分录。在月末结帐时,会计科目中增设的内部银行资金占用科目合计数,与资金来源合计数必然相等,两者加以抵消,再按国家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这样不仅不影响正常的财务核算,而且有利于在内部银行监督下的责任核算。

为了保证核算数据的一致性,内部银行仅按照责任实体名称设置“内部银行存款”和对应的定额资金科目,序时登记各责任实体投入、产出、价值转移数据,其本身不再重设会计科目,以维护企业总体(财会部门)与责任实体的业务对应关系。

(4)内部银行核算的内容。①对相对独立的基本生产车间(如:一车间、二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机修等),实行投入(耗费)、产出(收入)、效益(盈亏)的全面核算与监督。对上述经济活动,内部银行要做出详细记录。为此,企业对上述单位,必须经营有目标(责任目标),耗费有定额(产品的工时、材料定额),结算有价格(各种计划价格),考核有标准(标准时间、程序)。②对能够定量考核的科室,如供应、销售、草场等,要有重点的进行任务(购、销量任务)、价格(购入材料不超过计划价格,销售产品不低于计划价格)、资金(原材料、产成品的储备资金定额)的核算与监督。③对其它行政科室和辅助部门,要通过“费用限额卡”控制其费用开支。对其它临建组织、临时项目、专项工程等也可随时在内部银行开户,以考核其资金支出及经济效果。

二、做好基础工作

1.定价格体系。实行责任会计和内部银行结合,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价值管理体系,把企业内部一切物资供领关系、劳务协作关系变成“买卖”关系。搞好清产核资,制定出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标准单价,以及水、电、汽、机修工时单位,形成全厂统一的内部结算价格体系。

2.落实制度措施。为了实施责任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应及时制定出两级(厂与车间、科室)核算方案,对两级核算的方法、内容、程序、凭证和结转手续,都作出具体规定,严格统计、计量、检测、验收等制度。并把企业计划指标、目标成本指标、定额管理指标、经济责任制指标归纳成统一指标体系综合下达,同时规定出奖惩考核办法,做到奖惩严明。

三、完善凭证手续

1.费用通知单,是企业财会部门向责任实体分配固定费用的书面证明(用来分配工资及附加、定额企管费,车间经费有关项目),只准财会部门对下使用,在内部银行起托收无承付的作用。

2.内部银行支票,是责任实体向对方单位付款的凭证,如:从厂部购买(领取)材料,对其它车间结算半成品及劳务费用等。各责任实体相互结算的支票,应及时填写送款单到内部银行结转,凡是当月开出的支票要在当月入帐,不得拖延。

3.内部结算凭证,是办完责任实体的支票结算后,据内部支票结算的内容,由内部银行签发的四项沟通凭证。所谓四项沟通即付款方,收款方、内部银行、财会部门均以此作为记帐依据。

4.其它原始凭证,如:验收单、领料单、质检单、产品入库单等继续使用,作为内部银行支票或四项沟通凭证的附据。

四、加强事中控制

通过内部银行日清日结,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各工艺步骤(责任单位)的资金投放,资金回收和资金效果,改变过去到月底才知道经营成果的被动局面。故把责任核算事中控制的重点放在内部银行,并采取以下步骤:

1.制定标准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的分解指标,按照产品的工艺步骤(责任单位)、单位产品工时、材料的标准耗用量、各种计划价格和有关单耗定额,核定出单位产品的“工序标准成本”,作为核拨定额资金的依据。

2.核拨定额资金。月初按照厂下达的产量计划和工序标准成本,核定出各责任实体的月份“资金定额”,通过内部银行划拨、控制。对非生产部门,核定”限额费用”,通过费用限额卡加以控制。

3.控制产、耗进度。内部银行通过内部结算、划转,随时观察各责任实体定额资金的“耗费值”和“产出值”,促其达到产、耗平衡,争取资金升值(盈利或节约)。

4.调整执行差异。通过日清日结,如发现某责任实体耗费高、产出低,出现了责任预算的执行差异,内部银行要及时汇报,并通过领导迅速采取措施,调整执行差异,限期达到目标。对超耗的资金要罚款加息。

5.做好上下沟通。每到月底(规定的对帐日),内部银行结算岗位要及时与财会部门、责任实体核对帐务,以达到内部银行帐、财会部门帐、责任实体帐相关指标的一致性,而后填制有关的责任报表。

通过上述控制,对各责任实体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消耗、成本,节约费用、资金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五、坚持四个一致

为了节省人力,简化手续,便于检查,上下对应,两级核算做到了四个一致。即:

1.基本科目一致。如:基本生产”、“内部银行存款”等主要会计科目,厂和车间同时设置,这样便于厂和车间与内部银行对帐,发挥内部银行的监督作用。

2.记帐方向一致。如发生的费用,上下同时借记“基本生产”,贷记“内部银行存款”……,从而有利于检查资金的来去脉,也便于厂部的检查、汇总。

3.基本凭证一致。上下帐和处理的依据,均按内部银行提供的内部银行支票和四项沟通凭证,防止核算脱节。

4.帐务程序一致。上下均按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结算程序和结转方向处理业务、保证经济业务的及时性、准确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