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内部银行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489页(6037字)

某轴承厂是全国轴承行业重点骨干厂家之一,是国家“四五”计划期间与二汽同步建设的汽车轴承生产基地。1981年基建峻工并通过国家正式验收,总投资为1.2亿元,轴承年生产能力800万套。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已成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1.76亿元,轴承年生产能力1600万套的大型一类企业。轴承产量、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平均每年以7.3%、10.5%、18%、13.3%的速度递增。1991年计划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销售收入1.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500万元。回顾十年来我厂在建立和完善内部银行工作中所走过的路程,深深地认识到: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银行,充分发挥内部银行的职能作用,是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内部银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

内部银行是企业内部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是一种把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与核算制紧密结合起来,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它的主要任务是把社会银行对企业的职能应用于厂内,用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以节约使用资金为原则,对全厂各单位的资金运用,产、供、销各环节的收支对比、盈亏分析等进行综合管理,从而掌握住全厂生产经营状况及资金周转使用情况,促使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目标计划的控制和可行性范围内运转,充分发挥内部银行的职能作用,实现核算、监督、控制、服务及协调的职能。

过去,我厂实行的是厂部一级核算,由总厂统负盈亏,分厂(车间)虽然在内部进行核算,但因种种原因,很难对本单位的经营效果负责。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责、权、利得不到有机的结合,“大锅饭”挫伤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不断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引下,1979年,国家正式批准我厂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同时核定了企业利润留成比例。改革的形势迫使我厂打破了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开始着手进行经营机制的转变。内部银行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1980年内部银行建立后,全厂的经济核算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企业内部的核算都是使用凭单和表格通过财务部门进行结算,这种方法实际上只反映了实物形态的转移,体现不了商品交换和价值转移,而且这种转帐关系只体现了会计核算上的一般要求,与内部单位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广大职工只管干,不管算,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不闻不问,缺乏浓厚的经济意识和价值观念。运用内部银行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后,有效地解决了各个相对独立核算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使企业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变成了商品结算关系。具体地讲,就是厂内上下工序间的劳务供应和半成品的转移,通过内部银行结算,变为日清月结的商品买卖关系。这样,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就有了一种货币收支的真实感,从而逐步地树立起比较深刻而又较为直观的价值观念、成本观念、商品观念和核算观念。

二、建立内部银行,必须加强和完善企业基础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银行监督、控制、结算、信息反馈和考核业绩的职能作用,保证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贯彻执行,企业必须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对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各种计量检测手段,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和定额资料。原始记录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信息,是经济核算的起点,如果原始记录不完整、不健全,计量检测手段不齐全、不准确就会影响信息的质量,造成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混乱。各种物资的消耗无定额、无记录,企业经营计划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就会失去依据,同时也不能准确地核算和反映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效果,即使是再好的管理手段也达不到预期管理的目的。为此,他花了很大的力量,坚持每年结合企业管理的新要求、新内容,认真地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原始记录、计量检测手段和定额工作进行较为全面的整顿和完善,做到了原始记录完整不漏、手续齐备,计量检测手段齐全可靠,定额资料先进合理,从而为内部银行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贯彻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内部结算价格,保证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厂内结算价格的制定,是企业内部银行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厂内各核算单位相互之间提供材料、产品、劳务进行结算的唯一依据。内部价格制定得是否合理,它不仅影响内部核算工作的质量,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各核算单位的经济利益。对此,是十分慎重的。制定厂内各种价格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价格为依据,使其尽量接近市场价格水平,保持价格的可比性,以便逐步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缩小内部利润与实际利润的差距。该厂材料计划价格是按照当年市场平均进货价格加一次运杂费制定;半成品、零件价格按定额成本加5-10%的内部利润确定;对新产品和定额资料不健全的某些产品,就根据工艺消耗定额并参照同类产品在一定时期的平均成本加目标利润确定。为了便于内部价格贯彻执行和对价格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维护各单位的经济利益,编制了《厂内价格目录》,为各单位经济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依据和统一尺度。同时也为各单位编制成本、费用、资金计划进行经济预测创造了条件,为我厂内部银行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开展清仓查库,统一核定资金。清产核资是开展经济核算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前提,也是企业内部银行工作的客观要求。对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的原材料、半成品、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品等财产不清,家底不明,就无法确定资金定额,就无法对经济责任进行考核,就会造成企业内部苦乐不均,影响各核算单位生产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会影响内部银行工作的正常运转。在清产核资的过程中,采取的办法是:帐内、帐外一起查,重点放在帐外;自查、专班抽查相结合,重点放在专班抽查。其目的就是要彻底核实各单位的实际占用数额,然后再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采用科学测定方法,确定各单位合理的资金占用定额,对超过定额部分限期办理退库手续,不足部分增拨定额资金,以保证正常生产所需资金。为加强资金的管理,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了流动资金管理办法,并由内部银行具体执行、全面管理。制度规定:每年由内部银行根据企业年度生产大纲和确定的经营目标,对厂内各核算单位核定一次定额流动资金占用定额,实行透支罚息、超定额转贷,并按经济责任制的有关规定扣除超定额单位当月部分活工资。这些管理办法的制定,不仅使全厂资金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且对充分发挥内部银行对资金的控制、监督起到了较大的保证作用。

4.建立健全内部银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基本管理制度,也是建立企业内部银行、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企业基本规章制度,除计划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劳资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基本制度之外,还应包括内部银行管理制度和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度。因为企业内部银行是开展全面经济核算、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结算、控制、考核手段,而经济责任制又是把企业内产各生产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使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相互协调、均衡进行的基本保证,所以内部银行管理制度和企业经济责任制是指导企业内部银行工作的两个重要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银行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了一套内部银行管理制度,它包括《内部银行结算办法》、《分厂会计核算细则》、《内部银行现金管理条例》、《资金管理标准》以及分厂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等,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了内部银行工作的正常运转。

实践告诉我们,建立企业内部银行,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只有把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基础工作与内部银行工作相互联系起来,把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营成果与内部经济责任制中的奖惩办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部银行工作不断深化。

三、充分发挥内部银行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内部银行,全厂职工从原来偏重实物形态管理转变为重视价值形态控制。把“经济手段”与“金融手段”结合起来,强化了经营目标的管理,已收到明显的经济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了对资金的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内部银行是运用社会银行结算、信贷等制度与厂内经济核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管理,所以,通过内部银行信息,可以反映全厂资金运动状况,了解资金的来去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加强了对资金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同时,把管理资金与使用资金结合起来,管钱与管物结合起来,让资金使用者与资金使用的效益挂上钩并承担经济责任,这就大大加强了资金使用者的责任感,迫使使用者想方设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果。1990年在市场疲软、资金状况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厂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由1980年的347天,降至1990年的179天,加速率达到48.4%,平均每天加速17天,1991年计划达到180天左右。随着资金周转速度的逐年加快,单位资金创造的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1990年,资金利润率达到12.310%,比上年增长2.11%,1991年计划到14.5%。

第二,促进了该厂全面经济核算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发展,进一步调动了各核算单位和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过去,我厂实行的是厂部一级核算,分厂(车间)只是进行一般的物资消耗的汇总和成本的计算,由总厂统收统支,计算盈亏。这种核算的方法和管理形式很难让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效果负责,责任不清、权力不明,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极大地挫伤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在厂部一级核算的条件下,核算与管理高度集中,管物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物,物钱相脱离。管生产的只管产量、产值,不管市场和效益。这种核算体系和管理方式不仅落后,而且不利于职工当家理财积极性的发挥。内部银行的建立要求各核算单位统一到内部银行开户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如物资的供应、劳务的提供、半成品的转移、产品的提交,都必须通过内部银行办理结算,各单位之间采取商品结算方式,从而改变了各核算单位职工单纯生产的观念,增强了职工的商品经济意识,提高了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1989年以来,在国家信贷资金紧张的大气候下,企业能否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创造一个搞活资金的小气候,争取社会银行贷款只是一个方面。为了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及时筹措必要的生产资金,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该厂内部银行在财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继1989年组织动员职工交纳风险抵押金之后,1990年又组织开展了生产自救储蓄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了全厂职工的大力支持和理解,仅用5天时间集资480万元。1991年,经省人民银行批准相继以发行企业内部债券方式,向职工筹集流动资金1074万元,从而缓解了我厂资金短制的矛盾,保证了生产和技术改造的正常进行。

第三,强化了经营目标的管理,扭转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现象。多年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客观存在的条件,在与同行业、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本着“积极先进、合理可行”的原则,较为实际地确定全厂一定时期内各种物资消耗和劳动定额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出全厂总的经营目标和分解到各个核算单位的产量、产值、成本、利润、资金等经营目标,并发动全厂各单位、全体职工对全厂目标进行讨论,制定出确保经营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然后采用层层签订“经济承包责任书”的形式,将各核算单位应完成的经营目标同该单位的工资奖金紧密挂起钩来。对各职能部门的工资、奖金也与全厂总经营目标挂起钩来,实行上下浮动,经营目标完成得好多得,完成得不好少得。这样不仅强化了经营目标的管理,使各项指标落到实处,而且也大大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经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一个“人人关心经营目标、个个精打细算、班班力争超产”的新局面,促进了全厂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1990年全厂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利税总额2871万元,比上年增长33.23%,上缴利税总额1438万元,比上年增长24.4%。1991年,继续充分发挥内部银行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较好地克服了资金紧张、市场疲软等生产经营中的不利因素,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等重要指标可望达到计划规定的目标。

第四,增强了管理职能,完善了考核体系,提高了企业应变能力。十年来,我们围绕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这个核心,不断深化内部银行的职能,充分发挥内部银行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市场疲软,资金短缺,使矛盾比较突出。为打开局面,走出困境,要求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尽快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资金使用,增强应变能力。为此,他们抓住这个时机,深化内部银行职能,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益。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多种经营承包责任制体系,形成了以降低变动成本为主体,以节约使用资金为目的和以节约非生产性支出的考核体系,从而使承包指标落实分解到哪一层次,内部银行核算就跟踪控制深入到哪一个环节,及时地为厂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提供管理信息。这就使我厂经济责任制的指标体系、核算体系、分配体系以及实施组织体系比较完善和健全,因此也就能较好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适应各种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

回顾十年来该厂在建立内部银行,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所作的工作,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银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只要企业领导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加强领导,统一全厂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企业基础工作,将内部银行管理与企业内部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充分发挥内部银行作用,实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