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各物候期中养分变化动态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果树施肥手册》第9页(11847字)
果树随着四季气候条件的变化,有节奏地表现出萌芽、发根、开花、长枝、果实发育、落叶和休眠等一系列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变化,这种生命活动的过程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果树物候期的特性是每一种果树过去长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品种特性适应栽培环境条件的反映。每一个物候期的进行都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但不同树种、不同品种其物候期的顺序有所差异。
所有物候期的变化,都是由于受一定外界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果树对外界条件变化的适应性,首先是生理机能的改变,从而导致与其物候期相吻合的性状变异,而具有形态、解剖上相应的特征。因此,物候期的进展,是在既具备必需的综合外界环境,又具备必要的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的。它可以表现为量的增长,也可以形成质的转变。因此,只有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果树各物候期养分变化动态,才能制定和实施合理施肥的有效措施,为丰产优质提供物质基础。
多年生果树的年周期中,首先是新梢生长,然后开花结果,在果实继续发育期间,又开始进行花芽分化与发育,为次年开花结果打基础。不同物候期施肥,常会既影响生长,又影响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所以确定一种果树的最佳施肥期,要以连年优质丰产为前提,要以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为依据,观察施肥效果,而当年的结果只当作参考。
以下分别介绍果树在一年周期各物候期中养分变化动态和采取的相应农业技术措施。
(一)根的生长与养分转运动态 果树根系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其生长状况及吸收与合成功能对整株果树的正常生长结果至关重要。根系年周期中的生长及养分转运动态,是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有其规律和特点。
1.年周期中根的生长及养分转运特点 果树根系没有自然休眠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即可以周年生长。但由于土温、水分等自然条件的变化,有时条件不适,就被迫休眠,暂时停止生长,若条件变为适宜,则立即恢复生长。
①果树根系生长及养分转运动态,在一年中常表现出周期性变化。各种果树在一年中多有2~3次发根高峰(图1-1)。而许多落叶果树的根系,会出现3次生长高峰。根系生长的高峰与枝梢生长交替进行,其主要原因是树体营养物质的自身调节与平衡的结果。当枝梢进入旺盛生长时,需要大量营养,而根系因缺少营养则受到抑制。当枝梢生长趋于缓慢,并能合成营养时则为根系旺盛生长创造了物质条件。
图1-1 金冠苹果根系的生长动态
A.土深0~50厘米新根生长 B.土深50~100厘米新根生长
①秋梢开始生长,花芽分化 ②长枝停止生长 ③果实采收 ④落叶 ⑤休眠期 ⑥萌芽 ⑦初花 ⑧枝条开始生长 ⑨果实发育
(河北农业大学)
②在年周期中果树根系的生长与养分吸收、运转、物质的合成、累积与消耗伴随进行。当根系生长旺盛时,也是对营养元素吸收和有机物质合成的旺盛期。在休眠期,根系贮藏大量营养物质,而春季开始生长时,其营养大量消耗,至秋冬落叶之前又开始积累,达到高峰,这一变化规律是进行果园土、肥、水管理的依据。
2.根系在一昼夜内的生长动态及养分转运特点 根据对葡萄和李树的观察资料,夜间根的生长量和发根数均多于白天,而且根系在每天中也在不断地进行物质的暂时贮藏和转化作用。如地上部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很快被转运到根部,在根内分根外土壤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起作用,转化为各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很快被运到地上部的生长点和幼叶内。氨基酸用来形成新细胞的蛋白质,而原来与二氧化碳结合的有机酸,在酶的作用下,将一部分糖和二氧化碳重新释放出来,再参与光合作用。以这样方式产生的部分糖也能转运至根部再转化成有机酸,以后与根吸收的二氧化碳结合,再重新被运到叶部。这种循环在一天中是连续进行的。
3.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的施肥措施 果树根系的生长发育,除自身的遗传营养特性及受当地环境条件的约束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肥水管理技术的支配。因此,创造良好的水肥热等土壤环境条件,促进根系的正常发育,是合理施肥的重要措施。
根据果树不同年龄期,根系生长的特点和早产、高产、稳产的要求,在果树的各年龄期和年周期中各物候期,所采取的施肥技术也有所差别。依据根系趋肥性原理,在幼年期的最初几年中,应深翻栽植穴,特别注意施底肥,引根向土层深处扩展,促进垂直根系的生长,为了早结果,对于2~3年生长的树,应配合施肥扩穴,夏季地表覆盖,以增进水平根的生长,并控制垂直根旺长;盛果期中,一方面要控制结果量,满足根系的营养需求,又要加深耕作层,深施肥料,增进下层根系生长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衰老期应注意深耕,配合增施有机肥,促进骨干根的更新,以延迟树体“老化”。
年周期中,早春气温低,养分转化慢,应注意排水、松土,以利提高地温,并施有机肥和适量速效化肥,以促根早发、多发;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根系吸肥力强,要注意灌水、松土、施肥和覆盖,以保证根系旺盛生长;秋季和冬初,根系发生量大,吸收力强,并将吸收物质同化为贮藏物质,以防寒和供翌年早春地上部的生长、开花、抽梢所需。因此,冬季宜适当耕作、合理施肥。严寒地区应注意培土保温,护根防冻。
(二)萌芽期养分转运动态 萌芽物候期标志着果树相对休眠期结束和生长的开始。此期是由芽包开始膨大起,至花蕾伸出或幼叶分离时止。
果树有一年一次萌芽和多次萌芽之别。原产温带的落叶果树一般一年仅有一次萌芽。原产于亚热带、热带,其芽具有早熟性的果树,如柑橘、枇杷、桃树等,则有周期性的多次萌芽。萌芽的早迟与温度、水分和树体的营养有密切关系。早春的萌芽由于有秋季贮藏的营养充足和适宜的温度,故萌发整齐一致。后期芽的萌发不整齐是因为受树体营养和水分条件影响所致。由于所发枝的类型、习性不同(即有结果枝、营养枝和徒长枝之分),其发枝和停长时期也不同,一般早发早停,迟发迟停。早停长枝有利于养分积累,形成花芽多;迟停长枝,一般营养积累少,形成花芽少,或不能成花。
一般树体的营养状况与萌芽之间的相关规律是:树势强健,养分充足的成年树萌芽比弱树和幼树早;树冠外围和顶部生长健壮的枝较内膛和下部枝早发;土壤黏重,通透性不良或缺少肥料的树,根系生长与吸收不良,常迟萌发。
应当注意,早春萌发,并不是越早越好,因为在萌芽过程中,树体内大量营养物质水解,向生长点输送,树体抗寒力减弱,易受晚霜和寒潮的冻害。因此,北方地区早春易受寒害的果园,采取灌水,涂白等措施,以降低树体温度,推迟萌发开花,从而躲过冻害。
(三)开花期养分转化动态 开花是特别重要的物候期。开花期是指一棵树有极少量的花开放到所开的花全部凋谢为止。在开花过程中需要授粉受精的果树种类及品种,其授粉受精良好与否,与产量关系极大。生产上常采取有效措施,为顺利授粉受精创造条件。
在影响果树开花及授粉受精的诸多因素中,树体营养状况是重要因素之一。所有的果树,在结果期一年至少有一次开花,且大多是春季,但也有一些果树一年有多次开花的。少数果树多次开花是正常现象,如金橘、柠檬等。有一些果树第二次开花是反常现象,即开“反花”,不但不能收到果实,反而消耗营养,从而削弱树势。其原因是病虫害引起早迟落叶或营养生长期过于干旱,骤然下雨所致。如苹果和柑橘的“反花”,采取保叶和灌溉措施就会避免,但对于葡萄,可采取摘心促进二次开花结果。
树体营养积累水平高,花粉发育良好,花粉管生长快,胚囊发育好,寿命长,柱头接受花粉的时间长,有效授粉期延长。若氮素缺乏,生长素不足,花粉管生长慢,胚囊寿命短,当花粉管达到珠心时,胚囊已失去生理功能而不能受精。因此,衰弱树常因开花多,花质差,而不能顺利进行授粉受精,产量很低。故生产上常在花期对衰弱树喷施氮肥和硼肥,以促进受精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
一般果树花前追施氮肥,花期喷施尿素均可弥补N素不足而提高坐果率。硼能促进花粉发芽,花粉管伸长,增强受精作用。花前喷施1%~2%或花期喷0.1%~0.5%的硼砂,以提高坐果率。钙和钴等元素可促进枇杷、柿等未成熟花粉的发芽,钙有利于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浓度可高达1毫摩尔。
(四)枝梢生长 枝梢生长是果树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只有旺盛的枝梢生长,才能有树冠的迅速扩大,枝量的增多,叶面积和结果体积的增大。因此,新梢的抽生和长势与树体结构产量的高低和果树寿命密切相关。
枝梢的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有着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加长生长是通过新梢顶端分生细胞分裂和快速伸长实现的;加粗生长是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增大的结果。加粗生长较加长生长较迟,其停止较晚。在新梢生长过程中,如果叶片早落,新梢生长的营养不足,形成层细胞分裂就会受抑,枝条的增粗也受影响。如果落叶发生在早期,而且比较严重,所形成的枝梢就成为纤弱枝。因此,枝梢的粗壮和纤细是判断植株营养生长期间管理好坏和营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于果树营养供应的相对集中习性(即营养中心学说),即“源”和“库”的有序转移规律,形成层细胞的活动也有顺序性,枝干年龄越大,形成层细胞开始活动越晚,其停止活动也越迟,营养的供应也随之发生转移。所以,树干的加粗生长最迟,停止最晚,其所需的营养,主要是由秋季光合的积累所提供。由此可知,树干每年的加粗生长,也是该树贮藏营养水平和一年中营养消耗与积累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梢的加长生长要依赖一些特殊物质,一是依赖成熟叶片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生长素促进叶和节的分化;二是要依赖展开的幼叶产生的类似生长素和赤霉素物质促进节间的生长。
总之,新梢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树体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枝梢生长的影响,都与结果有关。树体营养是枝梢生长的物质基础。一般是树体营养充足,枝梢抽发量大,长势强,生长时间长,较粗长。反之,新梢抽发量少,生长势弱,早停,且细短。
各种环境因素中以水分和温度影响最大。由于枝梢生长与根系活动关系极为密切,采取不同的农业技术措施,对果树枝梢生长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凡是影响根系旺盛活动的农业技术措施,均能促进枝梢生长。相反,凡是阻碍根系生长与吸收的技术措施,就能缓和或抑制枝梢生长。因此,生产上常采取果树深翻断根来抑制枝梢生长,施肥灌水可促进枝梢的生长。特别是氮肥的作用更为明显。氮肥不足则枝梢生长极弱,而氮肥过多则枝梢易徒长。合理施钾肥也有利于促枝梢生长健壮结实,而钾肥过多有抑制作用。由于肥水和土壤管理对调节枝梢生长有突出的作用,因此,土肥水管理是果树生产的非常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
(五)叶的生长发育和叶幕的形成
1.叶的生长发育 叶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的主要器官,果树体内90%左右的干物质来自叶片。叶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外,还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还可通过气孔及外壁胞质连丝吸收养分,因而常利用叶的这种机能进行根外追肥。常绿果树的叶,还有贮藏养分的功能。
每一种果树的叶,自叶原基出现后都经过叶片、叶枝和托叶的分化,一直到叶片展开和停止增大为止为叶片发育全过程。每一叶片自展叶起至停止增大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因树种、品种、枝梢而异。单叶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其生长发育的时间长短。如叶生长期长,快速生长期目数多,其叶片就大,反之则小。
由于叶片出现的时间不同,因而一树上具有各种不同叶龄的叶。春梢处于开始生长阶段,基部叶的生理活动较为活跃。随着枝梢的伸长,活跃中心便不断上移,而下部叶逐渐趋于衰老,叶色随之由淡变浓。叶的光合效能,从幼到大依次增强,开始衰老时,便又降低。
2.叶幕的形成 树冠着生叶片的总体称为叶幕。幼树枝梢少,叶片少,叶幕薄,结构简单。随着树体的生长,枝梢增多,叶片量增大,叶幕变厚,叶幕结构也趋复杂。常绿果树叶片寿命长,没有集中落叶更换期,年周期中叶幕变化较小。落叶果树叶片春发秋落,年周期中叶幕变化较大。
叶幕形成的速度与强度,受树种、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等的影响。凡生长势强的品种,幼年树以及以长枝为主的桃树等,叶幕形成的时间较长、叶片形成的高峰出现晚;反之,生长势弱,枝短型或势弱品种,老年植株,以短枝结果为主的品种等,其叶幕形成早,高峰出现也早。叶面积增大最快的时期出现在短枝停梢期。常绿果树在年周期中叶幕相对较稳定。
果树的光合面积和光合产量密切相关。叶幕的光合面积、光合力和光合时间是决定果树产量的三要素。其次还与光合产物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有关。因此,叶幕的厚薄与结构是否合理也与产量关系密切。
叶面积系数(总叶面积/土地面积)与叶面积指数(单株叶面积/营养面积)都能较正确的说明单位叶面积或单株叶面积数,其数值高则说明叶片多,反之则少。
叶幕的结构又与单叶的大小,枝梢节间长短,长、中、短枝梢的比例,萌芽力和成枝力等综合因素有关。一般规律是,在一定范围内,单位面积产量与叶面积系数呈正相关。一般果树叶面积系数在5~8时是其最高指标,耐阴果树还可以稍高。叶面积系数低于3就是低产指标。但叶面积指数也只是表示光合面积和光合产量的一般指标,常因叶的分布状况而光合效能差异很大,这与品种、环境条件、栽培技术都有密切关系。树冠开张,波浪起伏,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冠内枝叶量,增大光合面积。因此,要使果树优质、高产、稳产,在提高光合面积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叶质,增进光合功能。
(六)花芽分化 果树花芽分化,是结果树特别重要的物候期。果树通过一定的营养期,分化花芽,开始一系列的生殖生长,开花结果,形成经济产量。果树花芽的分化与形成的质量,一树上花芽与叶芽的比例,是树体营养状况、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的综合反映,是决定果实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因此,掌握花芽分化的营养规律非常重要。
由叶芽状态开始转化为花芽状态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果树花芽分化是一个由生理分化、形态形成的慢长过程。
花芽的生理分化也是代谢方向的转变过程。在此期间,生长点原生质处于最不稳定状态,对内外因素的影响极为敏感,是芽内生长点决定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生理分化是许多结构物质、调节物质、遗传物质和内源物质共同作用的过程和结果,而且是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因此,促进花芽分化的有关措施,宜着重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进行,效果更好。
花芽通过生理分化后,即进入形态分化期。目前研究认为,生长点分化组织在未分化花芽前,是同质的细胞群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些促进花芽分化的物质在生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另一些促进营养生长的物质的活性被抑制,从而花芽的各部分开始逐渐形成。
近一个世纪以来,诸多科学工作者对果树花芽分化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揭示其生理生化机制。综观现有研究资料,花芽成因的论点,基本上可归纳为营养学说、激素平衡学说和遗传基因控制学说。随着研究手段的先进化,目前一致认为,在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激素参与调节,导致花芽的分化形成。不论是营养繁殖或是实生繁殖的果树,也不论是幼年树或还是成年树,花芽的形成,必须有健壮的营养生长和足够的营养物质积累为基础。因此,凡是形成花芽结果的树,只要有了较大的叶面积,有了相当多的光合产物,且树势生长缓和,枝梢能及时停长,就能进行花芽分化。当枝梢停长后,树体代谢方向倾向营养积累,而部分处于易形成花芽的枝及芽开始积累更多的营养,在不同的时间内开始花芽分化。能不能分化,取决于代谢方向的转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凡能影响枝梢淀粉的积累和含氮物质增加的因素,都能影响花芽分化的进程和数量(表1-1)。
表1-1 果树花芽分化的生理生化指标项目
从花芽分化形成研究也表明,在花芽分化代谢方式的质变过程中,水分代谢,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以及酶类、维生素的种类都相应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以光合产物和贮藏营养物质作代谢活动的能源基础和形成花芽细胞的组成物质的,故加强营养,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是形成花芽的前提。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立统一关系分割开来,单纯用抑制营养生长和使用促花物质来促进成花结果,是不全面的,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在生产实践中,外界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花芽分化时期和花芽数量与质量。
矿质营养是影响花芽形成的重要物质之一。除氮、磷、钾以外,微量元素硼、锌和钼等对花芽分化和花器的形成均有关系,因此,花芽分化期喷施上述元素,均有明显的促花效果。
栽培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果树的土、肥、水管理,促使正常的营养生长,加速叶幕的形成,提高光合效能,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创造花结果的物质基础,为早产、高产、稳产创造条件。近百年来,我国果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许多促果树成花结果的经验,如新建果园,采用大窝大苗,重施底肥,栽后勤施追肥,前期重施氮肥,促进幼树生长健旺,快速长根,增加水平根的数量,同时促使树冠扩大叶幕形成,进而采取挖水,增施磷钾肥,挖施氮肥,断根,枝梢加大角度,铁丝扎干等措施以缓和树势,充实新梢,改善树体营养状况,促进年年成花,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对结果过多,花芽不易形成的果树,采用疏花疏果,减少树体消耗,保持树体有一定的营养水平,促进花芽分化,达到年年丰收。此外,还可利用矮化砧,或喷施生长抑制剂,以减缓营养生长,避免树体营养大量消耗,从而达到成花结果的目的;对幼年树、弱树,为了增强树势和扩大树冠,也常采用有效打制花芽形成的方法,因而采取氮肥、灌水和喷施赤霉素等措施,以及加强修剪,以促进旺长,降低形成花芽的树体营养物质,从而促进营养生长,恢复树势。
总之,诱导花芽的形成成因,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甚至互为因果的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果树生产上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来促进或抑制成花结果,达到生长结果矛盾统一,使树体保持长期高产稳产优质。
(七)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果实发育物候期,是指从授粉受精后,子房开始膨大起,到果实完全成熟止。
各种果树果实从开花到成熟所需的时间长短,因树种、品种而异。如梨需100~180天;柑橘150~240天;桃70~180天;葡萄76~118天;而夏橙长达392~427天。但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也能支配果实发育期的长短。一般规律,干旱、强日照和高温等条件都能缩短发育期。反之,则延长。如成熟期灌水,增施氮肥,也会延长发育期。喷施激素也可以改变固有的生育期。
在开花期中经授粉受精的花,子房即开始膨大,继续发育成幼果,生产上称为坐果。果实体积的增长,树种间相差悬殊。在果实发育过程中,首先是果实纵径加长快,横径慢。一般认为同一品种在开花后果实纵径大的,具有形成大果的基础。据此即可以作为早期预测将来果实大小的指标,决定疏果的参数,又可以此评价树体的营养状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有效管理措施。
果实的大小、重量,取决于细胞数量和细胞体积的大小。果实细胞分裂,主要是原生质增长过程,常称之为蛋白质营养时期。这时期除要有足够的氮、磷、钾外,还可由人工施肥补充。而碳水化合物,只能由树体内的贮藏营养来供应。
果实进入果肉细胞体积增大期,碳水化合物的绝对数量也直线上升,故常称为碳水化合物营养期。果实重量的增加主要也是在此期。此时要有适宜的叶果比,并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创造良好外界环境。在一定限度内,叶越多,果越大。但枝叶过分徒长,亦会抑制果实的增大。因为枝叶过分徒长,在前期消耗贮藏营养,影响果实细胞分裂;在中后期,消耗养分影响营养分配,限制细胞体积的增长。只有叶果比适当,才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据分析,矿质元素在果实中含量很少,不到1%,除一部分构成果实躯体外,主要是影响有机物质的运转和代谢,因有机营养向果实运输和转化有赖于酶的活动,酶的活性与矿质元素有关。缺磷果肉细胞减少,对细胞增大也有影响;钾对果的增大和果肉重量的增加有明显作用;尤以在氮素营养水平高时,钾多则效果更为明显。因为钾可提高原生质活性,促进糖的转运,增加果实干重。据分析各种肉质果实中氮磷钾的比例大体是10.0∶0.6~3.1∶12.1~32.8;钙与果实细胞结构的稳定和降低呼吸强度有关。因此,缺钙会引起果实各种生理病害。
果实细胞的大小除与果实大小、外形有关外,还影响果实品质及贮藏力。一般果实细胞体积大,内含物质丰富则肉脆,汁多品质趋优。
从全面观点看,果实的生长发育从花芽分化前至果实成熟整个过程都与树体营养、水分和果实中的种子激素和外界温光等条件相关。
从果实正常发育长大的内因看,果实的发育决定于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和细胞间隙的增大,以前两种最为重要。细胞的数目和分裂能力在花芽分化形成期就有很大影响,常说花大果也大,花质好坐果高,就是这个道理。细胞的多大与分裂能力、花芽分化至果实发育过程中树体营养(包括有机营养和矿质元素)水平有关。因此,从花芽分化前至果实成熟,树体营养充足,是多坐果、果实大、质量高的基础。
树体营养状况与水分适宜与否,除与合理施肥灌水有关外,主要是受自然温、光的影响。温、光主要是通过对无机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有机营养的合成,水分的蒸腾,有机营养的呼吸消耗和积累等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花芽的分化和果实的生长发育。
果实发育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密切,坐果多少和果实的大小与产量和品质直接相关。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应在头一年秋季注意防治病虫,保护叶片;增施氮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喷施必要的激素,提高植株光合效率;适当修剪,增强光照,增加树体营养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充实。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随着幼果的加速生长,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上述物质主要由当年叶片光合产物供给,枝叶过多过少,生长过弱过旺,均会影响到果实营养和水分的平衡,导致落花落果或果实畸形。因此,此期一定要合理施肥灌水。如坐果较少,枝叶茂密,有徒长趋势的果树,应适当控肥控水,防止落果加剧和果实品质变劣。
果实发育到成熟阶段后,肥水供应状况,各种栽培管理措施等对果实品质也有很大影响。如氮肥过多,则风味变淡,着色不良,成熟推迟,耐贮性差。多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光照和适当疏果,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农业技术措施。
(八)果树的落叶休眠期养分变化动态
1.落叶期 落叶是落叶果树进入休眠的标志。落叶果树秋季枝梢停长到冬季落叶休眠,其组织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种变化,称为休眠生理准备或组织成熟过程。此过程有前期的养分积累阶段和后期的养分转化阶段。
所谓养分积累,即新梢停止生长后,逐渐木质化,并随气温下降,光合产物消耗减少,积累增多,枝干的组织开始积累大量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分及含氮化合物。其养分积累的时间一直延续到落叶前。其积累高峰期是采果后。
因此,过早修剪对果树不利。
所谓养分转化,是指当秋末冬初,气温进一步降低,树体组织和细胞内积累的淀粉进一步转化为糖,细胞内的脂肪和单宁物质增加,细胞液浓度和原生质的黏稠性提高,同时根系也大量贮藏养分,而吸水能力减弱,树体内的自由水减少,细胞膜形成拟脂层,透性减弱。
落叶果树在完成养分积累和转化阶段,其叶片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叶片中的叶绿素逐渐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逐渐减弱,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及所含氮、钾大部分转移到枝梢和芽中,最后叶柄基形成离层而自动脱落,进入休眠。
常绿果树无明显的休眠期,只有叶片的新老更替,却无固定的集中落叶期,其叶片秋冬仍然能贮藏大量养分,以供给冬季花芽分化和提高抗寒性能。
果树的正常落叶,是果树生长发育的正常现象,特别是落叶果树适时的落叶进入休眠,对果树越冬,次年生长和结果都会有良好的作用。若果园管理不善,提前落叶,将会降低树体营养积累,降低抗寒能力。同时,芽包不充实,次年生长弱,坐果率低,果实品质差,有时出现当年秋再次开花发芽的现象,更进一步消耗树体营养,以致易遭冻害。反之,若肥水过多,氮肥过剩,或施肥过迟,则新梢贪长,推迟落叶,树体组织不能及早成熟,不仅影响休眠,还会导致次年萌芽不整齐,坐果率下降。
对于常绿果树,若管理不善,或遭冷害,冬季落叶过多,也会严重损失营养,削弱树势,则影响下年生产和产量。
为了使果树正常落叶,增加营养积累,果树生产上要特别注意在秋季枝梢停长或采果后及早进行松土,重施秋肥,防治病虫,以保护叶片不过早脱落,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营养积累量。同时又要注意控制施氮肥过多、过迟,适当控水,以防枝梢贪长,延迟落叶,以及营养的消耗和未成熟组织遭受冻害。
2.休眠期养分变化动态 落叶果树的休眠,不仅能使果树适应不良气候,避免冬季低温对幼嫩器官或旺盛生命活动组织的冻害,而且也是生命周期和年周期中的各物候期顺利通过及继续生长发育的必要环节。如没有足够的休眠条件和休眠时间,就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因此,休眠是落叶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必要过程。
及时进入休眠和控制过早解除休眠是使果树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如为了促进落叶果树及时落叶进入休眠,常在秋季防止施肥过迟和氮肥过多及大量灌水,以免枝梢贪长,迟迟不落叶休眠。在我国南方冬季温暖地区,常采取早控水,断根,树干涂白等办法,以降低树体温度。防止过早萌芽,避免冻害。北方地区可采用适当浓度的萘乙酸溶液喷洒梨、桃、苹果等来延迟其萌芽,延长结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