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施肥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果树施肥手册》第403页(4393字)
(一)幼树的施肥 从栽植到结果属幼树阶段。这阶段树体的管理目标是培养发达的根系,迅速扩大树冠,形成丰产的树势,为提早结果投产创造条件,为今后的丰产打下基础。现在新植龙眼园一般都要向低丘山坡地发展,这是不与粮争地的果树发展方向。而山坡地一般较旱瘦、土层薄、砂石多,为此,幼树栽植时首先要搞好挖穴施基肥这一关。如福建浦县的万安农场,1986年低丘红壤上新植19公顷“福根”,在梯园上隔6米株距挖长、宽、深各为1米的大穴,每穴施牛粪干5千克、草皮土100千克、稻草10千克、塘泥100千克、钙镁磷肥1千克、石灰1千克,与适量表土混匀后填坑做基肥,配合其他措施,定植3年可开始结果,5年取得丰产。
龙眼与荔枝相似,在气候条件适宜、水肥供应及时的地区,幼树整年可以生长且每年都要抽发几次新梢,每次新梢抽发前是地下部长新根的时期,故每次抽梢前正是幼树施肥的合适时期。一般定植后头3年每年施肥4~6次,宜薄肥勤施。以后随树冠的扩大,施肥次数适当减少,肥料浓度逐渐提高。江南地区幼树施肥习惯用“水肥”(指豆饼、花生饼类饼肥与猪粪掺水沤熟)、粗水(农家露天厕所积攒的人、畜粪尿被自然降雨所稀积而成),每次每株浇施10~12千克,也常用厩肥等土杂肥加少量氮磷化肥掺水浇施,各地肥源种类与施肥习惯不同,可因地制宜而定。
幼树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水土保持与空隙地的利用问题。在亚热带地区,红壤土虽较酸瘦,但许多山丘风化层还是比较深厚的,加上光、温、水资源丰富,这是龙眼等亚热带果树丰产的优越条件。但季风气候雨量季节性分配不均,红壤的有机质少、结构性差,这些都是造成土壤冲刷、水土流失的客观条件。近年,各地在大力开发山地果园,建立龙眼生产基地,发展地区性龙眼带种植中,水土保持工作如何就成为龙眼上山成败的关键。龙眼园水土保持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空隙地实行合理的间、套种,提高地面覆盖度,是保持水土省工高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有效措施。据各地经验,幼年果园以套种豆科作物,绿肥、牧草为主,进行豆菇轮作以及利用空隙地种植蔬菜、药材、西瓜等经济作物都是成功的经验。套种的绿肥还可直接压青做为扩穴改土的材料,对幼龄龙眼园加速土壤熟化,提前结果都有良好作用。据郑桂水(1987)、黄羌维等(1992)报道,他们在福建仙游染厝果场,对坡度30度以上的红壤龙眼果园空隙地套种绿肥,定植后第一年10月进行深翻扩穴改土,在原种植穴外缘两侧各挖深80厘米、宽100厘米的纵横沟,从梯田前沿直至后壁,每株用杂草、肿柄菊20~30千克或稻草、蔗叶20千克、花生饼5千克、过磷酸钙0.5~1千克、尿素0.5千克、蘑菇土20~25千克、石灰0.25千克,混匀回填扩穴沟。配合合理密植等措施,1981年定植的3.3公顷“乌龙岭”到1985年结果,平均667米2产量101千克,1986年667米2产量达907.2千克,既达到新植龙眼早结丰产的目标,又使水、土、肥得到有效的保持,土壤得到培肥,土壤有机质提高39.4%,氮、磷、钾、钙、镁、铜及锌,硼增加50.4%~21.9%,铁、铝、锰降低48.1%~37.8%,树冠、梢量分别增加71.8%和52.3%,吸收根增加94.2%,做到夏延秋梢成为结果母株的转化率达100%。
(二)结果树的施肥 龙眼生产长期存在着结果迟、单产低和大小年结果这几个主要的生产问题,而粗种、粗管、少肥是其中的主要原因。随着果品经济效益的提高,果区群众重视了龙眼生产,加强了对果园的管理,提高了投工投肥的积极性,尤其在发展面积上出现了空前的速度,但大面积的龙眼单产提高还不快,尤其在施肥措施上还基本停滞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施肥的技术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龙眼主产区的施肥经验,龙眼结果树年周期内一般施肥4~5次。
第一次于2月份施,主要是增大花穗分化,提高抽穗率;第二次于4月份施,主要是减少落花,提高幼果着果率和对夏梢抽发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三次于6月下旬施,促进幼果发育和夏梢充实、新夏梢继续萌发;第四次于7月底到8月初施,促进幼果膨大、充实、饱满,新生的夏梢继续健壮;第五次于9~10月份施,使采果后的树体得到营养补充,恢复树势,使秋梢健康生长。
关于施用的肥料种类,继承我国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传统经验,一般用猪厩肥和人粪尿配合化肥,但果农较普遍重视饼肥的使用。豆饼被群众普遍所重视,尤其在福建的莆田、仙游龙眼高产区,被认为是龙眼高产优质的优良肥料,株用量在1.5~2.5千克左右。
关于肥料用量,各地肥源种类、施肥经验与习惯不同差别较大。据福建龙眼主产区调查,按纯养分计算,同安、晋江等地(市),株施氮0.32~0.42千克、磷0.21~0.30千克、钾0.28~0.31千克;南安、莆田等地(市),年株施氮为1.30~1.46千克、磷0.6~0.92千克、钾0.5~0.79千克。
张鸿昌(1983)报道,他们在福建泉州(1980),对70年生的“福眼”做高产稳产栽培试验,共施4次肥:第一次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施壮穗肥(或称花前肥),667米2用水肥2250~3000千克、碳铵30千克(或尿素15千克);第二次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施保果促梢肥,667米2用尿素15千克(或碳酸氢铵30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60千克;第三次于7月份中旬至8月上旬施壮果肥,667米2用三元复合肥30~40千克;第四次于采果前后施壮树肥,667米2用水肥3000千克、尿素22.5千克。试验园约0.8公顷(194株),试验前667米2产龙眼326千克,试验后1981年平均667米2产1718千克,1982年为2016千克、1983年为1241千克(受强台风影响产量减少),分别比试验前增产4.3倍、5.2倍、2.8倍。
梁子俊等(1987)在福建南安华乔农场的丘陵红壤龙眼园以“福眼”为供试品种,在土壤肥力较低,不施有机土杂肥的情况下,用化肥做肥料配比效应试验,结果以株施N2P1K2(右下注脚数均为纯养分千克数)配比最好,比对照不施的增产50%,N1P1K2其次,比对照增产28.4%,经Q检验比其他5种配方的增产率都达极显着。
(三)龙眼大小年结果与施肥 龙眼大小年结果现象是龙眼生产上存在的一个老问题,因而也是龙眼生产管理和科研上重点研究的问题。对于龙眼大小年结果的原因,除与气候因素、品种和栽培管理条件有关外,主要与营养元素有关。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引起龙眼大小年结果关系最密切的因素。龙眼是一种多花的果树,花穗着生在前一年抽生的新梢顶端,新梢要能成为结果枝,必须枝梢生长得健壮、有足够的叶片,只有成熟健壮的枝梢才能蓄积有比较充足的营养,才能使枝梢分化出花芽;瘦弱或过旺的枝梢不能分化成花序,却易蜕变成有叶无花的营养枝,当年自然就少花少果。一般说来,正常抽生的夏秋梢到花序分化前都有足够的时间让枝梢发育成熟,老熟的枝梢在气候适宜时都能抽出花穗并开花结果。因此,当上一年结果多、树体营养大量消耗、采果后又未能及时地跟上营养补充的情况下,即使有足够的时间让枝梢生长,但因营养供应不足,枝梢生长不可能粗壮或者采果后的二次秋梢迟迟抽不出来(二次秋梢也可成为结果母枝),延迟到后来抽出冬梢,都会导致第二年小年结果。所以,要使龙眼不产生大小年,要使它的结果量与枝叶生长量和营养蓄积量保持相对的平衡,倘若上一年结果量超过树体的负载力,平衡被打破又加上营养跟不上的情况下,对新一年的树体只好采取修剪枝条的办法,剪除部分结果枝,旺枝和徒长枝来调整枝叶比例,在进入花穗发育期,进一步采取疏花(穗)、疏果的办法来减轻树体的负载量、调节树体的营养平衡,这些都被长期实践证明是克服大小年结果差异的有效措施,但是,应该说采取这类“控”的措施只能是在低产水平下达到平衡,而不是实现高产稳产的积极办法。培养健壮树体,让树体营养在高产水平基础上保持平衡,这是努力的目标,于是就牵涉到科学施肥、增加营养投入来达到高产稳产的营养平衡问题。据黄家南等(1992)报道:广西玉林地区三山园艺场和贵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取科学施肥配合其他综合措施,把二次秋梢培养成为健壮的结果母枝,三山园艺场200株6~8年生“广眼”、“石硖”龙眼,1988-1991年连续四年高产稳产,农业科学研究所有900株5~10年生龙眼,1990-1991年连续两年高产稳产,未出现大小年现象,单株平均产量在35千克以上。他们的施肥措施具体做法是:根际施肥7次,第一次于2月施花前肥,以磷、钾肥和有机肥为主,每株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5~2千克,氮化钾0.5~1千克、腐熟的人粪尿、畜禽粪15~20千克,在树冠下挖5~6条深15~20厘米、长80~100厘米、宽30~40厘米的放射沟,施后浇清水或粪水50~60千克;第二次稳果肥,第三次壮果肥,第四次采前肥,第五次采后肥分别于5月初、6月初、7月初、8月中旬施下,株用尿素1~1.5千克、氮化钾0.5~1千克,雨后撒施或兑清水80~100千克浇施;第六次壮梢促梢肥,于9月下旬施,为了促进早秋梢健壮和二次秋梢萌发,株施化学氮、磷、钾复合肥1.5~2千克或腐熟花生饼麸2~3千克,对清水50~60千克浇施;第七次壮梢促花肥,于11月中旬施,每株用氮化钾0.5~1千克,雨后撒施或兑清水50~60千克浇施,以促进结果母株充实,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质量。此外,他们还在结果中后期每隔7~10天叶面喷施一次0.3%尿素、0.1%硫酸镁混合液,连喷3~5次;在秋梢抽生期间,特别在二次秋梢抽出后每隔5~7天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连喷2~3次,这些根外追肥都是为了及时补充树体营养、防止树势衰退、促进秋梢加快转绿成熟。
关于龙眼大小年和隔年结果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龙眼产量提高的一个突出问题,因而引起人们的很大关注,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探索,尽管有一些报道曾称己克服了大小年问题,但只不过大小年产量差距有所缩小,真正做到使产量连续稳定地保持在一个适当水平上并逐年有所提高(气候灾年除外),从大面积生产来看目前还没有很成功的经验,大小年问题仍还困扰着龙眼的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