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果树施肥手册

龙眼需肥特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果树施肥手册》第393页(6964字)

(一)眼的营养特性 龙眼属常绿乔木,树体高大,树干粗壮,树高6~8米,冠幅6~10米。树龄百年至数百年。根系庞大,枝条顶端优势强,分枝多,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互生。花型以雄花、雌花为主。

1.根系营养生长特性 龙眼根系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年周年生长有一定规律性。幼树(4年生实头树、福州)年周期有3个明显生长高峰(3~4月、5~6月、9~10月),以第二个生长高峰的生长量最大;此外,11~12月还有一次小生长高峰。成年树生长高峰3~4个,一般以6~8月生长量最大。生长高峰通常在各季枝梢生长高峰之后出现,枝梢生长量大的季节,继后的根系生长量亦大。树体结果量与枝梢、根系生长量关系密切,结果多的年份新梢和新根生长量较少,生长高峰亦较不明显。四川省宜宾地区园艺研究所小年树新根生长量约为大年树的1.7倍;福建省果树研究所报道,重疏花穗植株的吸收根生长长度分别为轻疏花穗和不疏花穗植株的2.16倍和3.53倍。可见,开花结果与枝梢、根系生长有明显相互制约的关系。根系生长发育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土温、水分及养分。土温5.5~10℃时,根系活动甚弱,随土温上升而生长加速。根系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29~30℃时生长转慢,33~34℃处于休眠状态。土壤水分充足,根系生长量较大。据四川观察,8月土温20~27.4℃、土壤含水量18.7%时(当地土壤含水量13%以上为较适)根生长最快;若土壤含水量降至5.5%则根生长缓慢或暂停。土壤肥力状况良好有利于根系生长。福建泉州龙眼研究所挖沟断根埋肥处理后,单位体积根生长总量比未处理树增加1~5倍,且深层土壤的新根量明显增多。广西农业大学接种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等)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根系吸收磷及其它矿质养分的能力,根系及枝叶养分含量增加,根生长量相应增多,其干重比对照(无菌土)提高1~4倍。

2.枝梢的营养特性 龙眼每年抽梢3~5次,其中春梢1次、夏梢1~3次、秋梢1~2次,冬梢少有抽发。夏梢和秋梢都是龙眼的结果母枝;叶为羽状复叶,偶数,叶面表具厚的角质层,气孔多被副卫细胞的乳头状突起所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故耐旱性较强,能适应旱薄丘陵地生长。

龙眼对土壤适应性很强,除部分种在平地或冲积地外,大部分分布在低缓丘陵地,其土壤多属赤红壤或红壤。此类土壤具深度富铝化特征,表现出酸、瘠、结构差,水土冲刷严重等。加强土壤培肥管理提高龙眼果园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尤其在盛果期保持果园较高肥力水平,以获取高产优质。

3.花果的营养特性 龙眼花为聚伞花序,花有雄花、雌花和少量两性花和变性花,雌花的数量与质量是结果多少的基础。

龙眼属当年花芽分化,当年开花结果的果树。抽穗期间需要有较低(8~14℃)的气温和少雨天气,如此时日均温在18~20℃且雨水较多,则花穗就发生“冲梢”现象,造成龙眼隔年结果和大小年。

(二)龙眼的需肥特性

1.叶片营养元素的年周期变化动态 刘星辉等(1979-1982)在福建的莆田、泉州等地对当地的主栽品种29片果园分别于果实成熟期(9月份)、花芽分化期(1月份)、开花期(5月份)采摘夏梢营养枝第三片复叶的中部小叶分析结果表明:4个龙眼品种的叶片氮3年的9月份均出现最高含量,其后随土温降低,根系吸收营养功能减弱,到1~5月份花芽分化与开花期时,叶含氮量明显降低,5月份降到最低点后又急剧回升。不同品种与年份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说明花芽分化与开花消耗大量氮。还表明,叶片氮含量与当年产量关系密切,1980年是小年,1~5月份叶片氮下降幅度不大,而1981年是大年,由于花量多,1~5月份叶片氮急剧下降;叶片钾的变化动态基本与氮一致,说明花芽分化与开花期消耗并需要较多的钾;叶片磷的不同物候期变化动态也是在果实成熟期得到恢复和积累,但它与氮钾不同之处是在1月份花芽分化时磷下降到最低点,而到5月份开花时磷已在叶片积累,而氮、钾此时仍继续消耗并不降到最低点。

再从年度间差别来看,1980年1月份叶片磷含量比1981年同期低,这显然与1980年是小年的营养枝分化较多有关,从而说明,磷与氮、钾另一不同点即枝芽分化时需要消耗较多的磷,而花芽分化消耗较多的氮、钾。

叶片钙的含量变化动态与氮磷钾均相反,5月份叶片氮磷钾处于低量期和9月份处于高量期却是钙含量正相反的高量期与低量期。相关分析表明叶片钙与龙眼产量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推断钙的变化动态可能与夏梢抽发有关。据荔枝观测也有相同现象,当新梢抽发时,缺钙荔枝由于钙营养的不足引起老叶的大量脱落。

叶片镁在不同物候期的变化波动性相对较小,它与钙相似亦以5月份含量最高,9月份有所降低,在大年采果后叶片的镁降低较明显。

庄伊美等1981-1982年在福建同安竹坝农场红壤丘陵台地对18年生“赤壳”龙眼结果树,每年分别于3、5、7、9、12月份取树冠外围中部各方向中庸果穗第2片复叶的第二对小叶8片,5次重复6株树,叶片经洗净、杀酶、烘干、磨碎后做常量元素测定,两年测定值用邓肯氏新复极差统计分析,结果如图6-5。

图6-5 赤壳龙眼叶片常量元素含量年周期变化

(庄伊美等,1985)

由图可知,龙眼叶片5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年周期变化动态具有特定的模式。在一定季节之间变化趋势相似。其中,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变化特点:叶片中钙随叶龄增加而急剧升高,12月份叶片钙含量比3月份提高78%~175%;镁亦有随叶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只是升幅缓慢,但始末之间差异均显着;氮、钾则有随叶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始末之间差异亦显着,两年的变化动态甚为一致。唯有磷的年度间变化稍有不同,1981年其他各月保持相近水平而9月份含量明显升高,1982年则不然,它和氮钾变动趋势相同,都随叶龄增加而下降,且不同时期下降差异显着。从图上还可见,叶片元素含量不同,年份和单株产量不同而有差异。

由此说明,营养枝叶片与果枝叶片营养元素的年周期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生育期营养枝叶片营养元素的变化波动较大,而结果枝则较平稳。

2.叶片元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郑晓英等(1982)对福建同安竹坝农场缓坡丘陵红壤17年生产压树的“赤壳”龙眼园,高、中、低产树叶片做5种常量元素分析,并与龙眼产量做相关研究(表6-28)。结果表明:就叶片单元素而言,采果前一个月取样正是龙眼处在假种皮增厚至果肉包满核顶期,这个时期不同产量级叶片元素含量LSR测验多重比较结果,高产龙眼的叶片氮钾含量比低产龙眼的低且差异极显着;高产龙眼的叶片磷、钙比低产龙眼的高且差异也极显着。高产与中产相比,氮、磷差异极显着,钾、钙差异不显着。中产与低产比,氮钾钙差异极显着,磷差异不显着。不同产量级之间镁含量差异都不显着。为了进一步了解产量与叶片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对5种元素与产量作多元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元素含量与产量的复相关极显着,其中叶片氮镁与产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即叶片氮镁随产量提高而降低;而叶片钙与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即叶片钙随产量提高而提高;5种元素之间只钙与镁呈极显着正的偏相关,即叶片镁随钙量增加而提高,两者之间具协合效应,其余各元素之间相关不明显。

表6-28 “赤壳”龙眼不同产量级的叶片元素含量与差异显着性*

(郑晓英等,1982)

*表内数据均为7株平均,数据后面大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1%差异显着,小写字母表示5%差异显着。

刘星辉等(1986)研究了3个龙眼品种不同物候期、夏梢第三片复叶第二至第三对小叶的营养元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并对1月份元素含量与当年产量、9月份元素含量与当年和翌年产量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个品种1月份(花芽分化期)叶片氮镁含量均与当年产量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其余磷钾钙与当年产量相关不显着;而9月份的叶片钾含量与当年产量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镁含量与当年产量却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其余氮磷钙与当年产量相关不显着。氮是龙眼生长发育与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营养元素,镁又是叶绿体的构成元素,与光合作用直接有关,本试验取夏梢营养枝为测定材料,其结果说明在花芽分化期营养枝梢的氮镁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年龙眼产量的高低,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果实膨大期叶片大量钾要转移到果实中去,此时,健康树体叶片钾含量的下降是属正常现象,它的下降在某种强度上也可反映当年的产量水平。9月份叶片元素含量与翌年产量均无相关性显着关系。

3.不同成花结果类型与叶片元素关系 陈开明等(1985)在福建莆田下花村的红壤梯田龙眼园对13年“乌龙岭”高压树的不同花果类型树(每类4株),每月取一次夏梢中段最大复叶上的一对最大小叶做氮、磷、钾含量分析,并于翌年分别调查了不同类型树的成花(%)、冲梢(%)与穗果粒数,通过研究看出以下几个现象:

①在龙眼夏、秋梢的梢芽分化形成期(果实采收后1个月),有花树的叶片氮磷钾含量均高于无花树,但两者的氮磷钾比例较接近。对该期的叶片氮磷钾含量与成花关系做复相关分析结果,只有叶片含氮量与成花之间相关性显着(R=0.9607,F=48.89>F0.05=18.51),磷、钾与成花相关性不显着;氮磷钾三元素比例与成花关系的复相关分析结果还表明:氮磷、磷钾和氮磷钾配合比与成花均相关性明显(R分别为0.9760、0.9099和0.9984),氮钾配合比与成花相关不明显(R=0.4240),说明龙梢芽分化期,叶片要有较高浓度的氮(≥1.81%)和适宜的氮、磷、钾比例(N∶P2O5∶K2O=1∶0.16∶0.64),来年有较高的成花率(表6-29)。

表6-29 龙眼梢芽和花芽形成期的叶片氮磷钾含量(%)与成花关系

②在龙眼的花芽分化期(1月份),对该期叶片氮、磷、钾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比例做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氮钾的配合比与成花之间相关性显着(R=0.9353、F=41.10>F0.05=18.51),其余相关不显着。花芽分化是龙眼结果枝形成的关键临界期,该期叶片适当的氮、钾配合比(氮∶钾=1∶0.42)使当年有较高的成花率。

③对花穗冲梢与叶片氮、磷、钾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叶片钾含量与花穗冲梢程度呈显着的负相关(R=-0.9955、F=221.22>F0.05=161.4),叶片钾含量水平越低冲梢程度越大。冲梢程度与叶片氮、磷含量相关不显着。分析结果还表明:叶片中磷、钾比与花穗冲梢程度也呈显着负相关(R=-0.9994,F=364.97>F0.05=161.4),而氮磷、氮、钾和氮、磷、钾配合比皆与冲梢相关不显着。重度冲梢的花穗叶片磷钾比为1∶2.21。而轻度冲梢和无冲梢的花穗叶片磷、钾比分别为1∶3.37和1∶3.58,说明供钾和使树体保持适当钾浓度对防上冲梢有重要作用。

④对落花落果与叶片氮、磷、钾含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花有果类型树的叶片氮、磷、钾含量在花芽分化和花序形成期(1~2月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到了雌雄花分化形成期(2、3月间)叶片的氮钾含量才有较大幅度下降,磷含量仍保持原水平;而多花无果类型树的叶片氮、磷、钾含量在该期间(1~3月份)均成直线下降趋势,期末降为全年的最低点,说明落花果程度与花穗形成期间的叶片氮磷钾含量状况密切相关。

4.幼苗缺素症状与营养诊断 福建农学院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1980-1981年期间用“水涨”龙眼实生苗做矿质元素水培观察,培养70天后的生长表现如下:

(1)完全液 植株生长粗壮,叶大、色浓绿根系生长旺盛,侧根多且长,发根力强,多数有3~4级新根。

(2)缺氮 水培两周开始出现症状,叶色淡黄、绿,叶细小,后期叶片呈黄绿相间症状,近叶脉处较绿;叶肉黄绿色。根较细、色白,但仅次于完全液,具二级新根且多呈胡须状。

(3)缺磷 初期生长尚正常,50天后叶片较细小,色深绿,叶面稍有皱缩,叶绿略向叶背卷曲,质地稍粗硬,个别叶片出现淡绿相间的斑驳,侧根细长,多为二级根,新根均呈细短的胡须根。

(4)缺钾 初期叶色正常,50天后逐渐褪绿,叶细小,生长慢,约4个月出现落叶现象,根系生长很差,初期仅在原有侧根上长出少量胡须根,2个月后停止发根,原有主侧根呈弯曲状。

(5)缺钙 水培半个月部分新叶从叶尖处出现淡褐色斑驳并向叶背卷曲,叶片开始逐渐下垂,干枯,40~50天所有植株先后枯萎死亡。水培中根系均不发新根,一个月后原有旧根呈灰黑色,继而支根腐烂,主根有球状突起。

(6)缺镁 头3个月生长较正常,而后叶片开始变小并逐渐褪绿,先在叶尖呈黄绿相间斑块,近叶脉处浓绿,叶脉间黄绿色,继而黄化症向内扩展,最后新叶亦呈花叶状并略向叶背卷曲。根系初期较正常,但均从近根颈部长出白色粗短的肉质根并不分枝,后期旧根腐烂,仅从根颈处再发少量粗短肉质根。

王仁等(1988)在福建赤红壤龙眼园,对50~70年生高产树(盛果期)“福眼”丰产园(株产75~150千克),研究“福眼”丰产的叶片营养元素的适宜范围,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多数地点与年份(测定值做新复极差测验)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叶片除氮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外,其他元素的变异系数依磷、钾、镁、钙而依次增大,与陈家驹研究荔枝丰产园叶片元素适宜量指标时所得到的结果相似。因此,根据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特点并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可能影响(如土壤、气候、大小年结果等),综合结果得叶片各元素的适宜量范围(表6-30)。在适宜量范围的分析样品占200个样品分析值的74.5%~98.0%,低于或超出该范围则属于适宜量以下或以上的指标。若以叶片各元素含量的平均值计算各元素间的比值则为氮∶磷∶钾∶钙∶镁=1∶0.08∶0.34∶0.69∶0.13,此比值亦可做为判断龙眼叶片5种元素含量是合理的参考指标。

表6-30 “福眼”丰产的叶片元素适宜量诊断指标

另据郑晓英等(1982)的研究认为:龙眼(赤壳品种)欲达667米2产量1250~1500千克(中-高产水平),7月份(采果前1个月)中庸果穗下第二片复叶的第二对小叶片含氮量应为1.434%~1.556%,含磷量应为0.126%~0.156%,含钾量应为0.354~0.388%,含钙量应为2.806%以上。

刘星辉等(1986)研究则得出:于1月份取“乌龙岭”龙眼高产的夏梢营养枝第三复叶第三至第三对小叶的叶片,其含氮在1.70%以上,低于1.5%多表现为低产,高、中、低产之间叶片氮含量差异极显着(LSD测验);不同产量类型的叶片磷含量均差异不显着,但高产类型叶片磷均在0.12%~0.20%之间;不同产量类型的叶片钾之间含量差异也不显着,1月份叶片钾多在0.6%~0.8%之间,但叶片中氮∶钾与产量关系明显;1月份叶片钙含量多在1.50%~2.50%之间,低于1.50%或高于2.50%未见对产量有明显关系;不同产量类型的叶片镁含量差异极显着,高产的叶片镁应在0.20%~0.30%范围,<0.20%为低产类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