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动物医生手册

痘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医生手册》第172页(1308字)

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皮肤和黏膜发生丘疹、脓疱性疹是本病的特征。自然情况下各种痘病毒只对其相应的畜禽致病。本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

(1)症状

痘:潜伏期平均6~8天,典型病例精神沉郁,呼吸、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眼鼻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1~2天后,无毛或少毛部位如眼、鼻、唇、乳房、外生殖器、尾下或股内侧等处出现红斑,随后发展为豌豆大小的红色丘疹,再经2~3天,结节内出现淡黄色透明液体,中央凹陷,变成水泡,体温稍下降,再后变为脓泡,此时体温再次升高。一般持续2~3天,内容物逐渐干涸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瘢痕而痊愈。非典型病例,病变发展到丘疹阶段即行停止,并不形成水泡,逐渐消散而痊愈(顿挫型)。个别严重病例,痘疱互相融合形成大脓疱(融合型)或痘疱内出血呈黑红色(黑痘)。继发感染坏死菌时,病变皮肤形成坏疽性溃疡(恶性型),多以死亡告终。

禽痘:皮肤型禽痘,主要在冠、肉髯、眼皮、喙角和羽毛稀少部位出现灰白色小结节,而后逐渐融合增大,形成棕黑色干燥、突出于皮肤表面的大痘块。严重病例体温升高,食欲不振。黏膜型禽痘,主要在咽喉黏膜上初期出现黄白色结节,随后增大融合,形成一层黄白色假膜(白喉型),撕去假膜则露出红色溃疡面。假膜阻塞咽喉时,出现吞咽、呼吸困难。病毒侵害眼结膜时,羞明流泪,眼睑肿胀,上下眼睑粘着,甚至角膜穿孔而失明。

痘:多见于4~6周龄的仔猪。潜伏期4~7天,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呈卡它性鼻炎和结膜炎。随后于少毛部位出现红斑、丘疹,2~3天后变为水泡并逐渐形成脓泡,最后结痂痊愈。

痘:潜伏期2~9天,病初体温升高,约5天后开始在皮肤和口、鼻黏膜出现红斑、丘疹,最后结痂。兔痘多有眼的损害,流泪,严重时发生化脓性眼炎或溃疡性角膜炎,甚至引起角膜穿孔。公兔常出现睾丸炎、阴囊水肿。公兔包皮、尿道和母兔阴唇常可见丘疹。有时见有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痉挛麻痹等。有时并发鼻炎、喉炎、支气管肺炎、流产等。

(2)诊断 根据病畜禽症状如水泡、痘痂等,一般可作出诊断。

(3)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保持干燥。定期预防接种,羊痘用胚化羊痘弱毒疫苗,尾部或股内侧注射0.5毫升,6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鸡痘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或鸽原鸡痘蛋白筋胶弱毒疫苗,于翅内侧刺种。发生本病后,应立即隔离发病畜禽,消毒畜舍、用具等,病死畜禽应深埋或焚烧。

本病无特效药物,常采用对症疗法。皮肤痘疱可用碘酊、紫药水等涂抹,黏膜出现病变可用1%硼酸水洗涤,咽喉部假膜除去后用碘甘油涂擦。为防止并发症,也可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

上一篇:猪流感 下一篇:动物医生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