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染性贫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医生手册》第178页(838字)
为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可通过消化道、吸血昆虫感染,临诊特征为间歇热或稽留热型,贫血、黄疸、水肿、出血和心力衰竭等。
(1)症状 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类型。共同症状为精神沉郁,逐渐消瘦,体温升高,呈稽留热或间歇热。随着病程发展,可视黏膜逐渐苍白黄染,眼结膜、舌下、鼻黏膜等处出现针尖大鲜红色(陈旧的为暗红色)出血点。心搏动亢进,有缩期杂音,心音分裂、浑浊,心机能衰弱,胸前、腹下、四肢下部等处常现浮肿。病马虚弱,容易疲劳出汗。红细胞数可减少至300万以下,血沉加快。
急性多见于新疫区流行初期,体温突然升高达40~41℃,临诊症状及血液变化明显,病程最长不超过一个月;亚急性体温升高达39.5~40.5℃,持续3~10天后下降至常温,然后呈间歇热型,温差倒转(早上体温高,下午体温低),病程一般为2个月;慢性见于老疫区,间歇热,温差倒转,可持续数月。
(2)病理变化浆膜、黏膜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皮下见黄红色胶样浸润,血液稀薄,脾肿大,切面脾髓黑红色,滤泡及脾小梁不清楚。肝肿大,切面呈豆蔻样花纹,长骨的红骨髓增生,黄骨髓缩小。
(3)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诊特征和病理剖检等综合诊断,有条件时可作血清学检查。
(4)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消灭吸血昆虫,在蚊虻活动季节,厩舍每隔1~2天用灭虫剂、灭蚊剂喷洒一次。做好检疫,利用血液检查、血清学诊断等方法定期进行检疫,检出的病马严格隔离,疫点封锁,病马污染的环境等用2%~4%氢氧化钠、3%来苏尔等消毒。对确诊的病马予以扑杀,尸体深埋或焚烧。每年定期注射马传贫疫苗,免疫期约1年,注射后补反试验和琼扩试验转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