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温度及调节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饲养技术手册》第175页(1149字)

温度是育雏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由于初生雏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所以雏鸡出壳后要人工加温。对于给温程序,过去采用常规育雏给温法,近来较多采用高温育雏法。由于现代蛋鸡的高产性能和为提高饲料转化率,而体型趋于小型化的发展方向,蛋鸡育雏还是采用高温育雏法效果好。高温育雏法有利于雏鸡体内蛋黄物质的吸收,雏鸡发育健壮,雏群生长整齐,并能有效控制雏鸡白痢病的发生与蔓延,对提高育雏成活率效果明显。表7-5列出了这两种育雏法温度的差别。

表7-5 育雏期的供温程序

表中的温度,是用保温伞下鸡背高度处的温度。当采取全室内加温方式的笼育等方法育雏时,温度不要给到35℃,31~32℃便可以。实际中,各鸡育种公司对育雏温度并不做出具体要求,仅要求适宜鸡的需要。其实最好的温度标志是鸡的表现,有经验的饲养员就是从雏鸡的表现,决定对温度的调节。温度适宜,雏鸡分散自如,采食后饮些水便开始休息,最佳姿势是伸腿侧卧,半躺在垫料上,有种懒洋洋舒服感,鸣叫声音温和、和谐。当温度过低时,雏鸡会自动聚到一起,互相挤到热源周围,集中扎堆,这时雏鸡会发出一种连续不断的啼叫声,听后有烦躁感。用手触摸鸡脚,明显感到鸡脚发凉,没有温度。夜间长时间连续低温,雏鸡会因挤压而死亡。因这种原因发生死亡的鸡,在喙部出现深紫色(血凝色)。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张嘴直喘,将翅膀伸开向下,力图散出体热,雏鸡频频饮水,这时应上调低温度。当育雏舍内某一部位有贼风时,雏鸡在舍内分布不均,出现某一区域没有雏鸡或仅有少数几只雏鸡,这时可用水将手指弄湿测定贼风来源方向。找到贼风源头后堵好,舍内雏鸡就会重新分散自如。

有些初次养鸡人发现温度计读数挺高,但雏鸡还是表现温度低,这是因为温度计的感温点放置位置不对。因为热空气是向上升的,舍内越高处温度越高,而雏鸡是脚踏地面垫料,这两个位置的温度值不可能相同。正确的温度计测温方式是用线悬挂起来,感温点的高度应与鸡背处等高,这样才真正反映出雏鸡实际感受的温度。

育雏率的高低与温度供给是否适宜有很大的关系。温度与鸡体温的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鸡对外界应激的抵抗力等都有关。育雏期要求温度变化平稳,逐步脱离供温。当天气是阴雨天或刮大风时要适当增加温度,夜间应比白天温度稍高些。当外界自然温度与育雏舍内温度基本吻合,可以停止供温。但脱温后天气又发生巨变,有寒潮、冷空气侵袭,还应适当供温。在脱温后的最初几天夜间一定要注意观察鸡群,以免发生不应有的损失。

上一篇:光照 下一篇:蛋鸡饲养技术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