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饲养技术手册》第413页(1279字)

禽霍乱(RC)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败血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但也常出现慢性或良性经过,表现为肉髯水肿和关节炎。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不运动,有荚膜,不形成芽胞的杆菌。在组织、血液和新分离培养物中的菌体呈两极浓染。依菌体荚膜共有4个血清型,引起发病的主要是A型。根据琼扩试验可将其分为16个血清型,家禽流行较多的是3型。

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家禽和野鸟对禽霍乱都比较易感,其中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在夏末、秋冬更为严重。传播途径主要有外表健康的带菌鸡、野鸟、污染的饲料袋、饲料和饮水等,人员以及设备等。环境的变化、营养不良、创伤等不良因素均可影响到本病的发生和经过。

症状 急性禽霍乱发病急、死亡快,往往看不到症状即已死亡。病程稍长的可出现厌食,羽毛松乱,离群呆立;腹泻,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的稀便;口、鼻分泌物增加,呼吸困难;鸡冠和肉髯发绀,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产蛋量下降到停蛋。慢性经过的多表现为肉髯、冠、窦、腿或翅关节肿胀;呼吸道感染引起气管啰音和呼吸困难;脑膜、中耳等部位感染可引起斜颈。

病理变化 急性病例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变厚,心包内积有多量不透明淡黄色液体,有的含纤维素絮状液体,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部有充血和出血点。肝脏的病变具有特征性,肝脏稍肿大,质变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肝脏表面散布有许多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肌胃出血,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呈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

慢性病例因侵害器官不同而有差异。当呼吸症状为主时,见到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黏性分泌物,某些病例见肺硬变。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样的渗出物,有的卵巢明显出血。局限于关节炎和腱鞘炎的病例,主要见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

诊断 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观察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对病鸡的治疗效果,一般可做出较可靠的诊断。从病死鸡的心脏、肝脏和脑组织等部位做触片,经瑞氏染色后发现有两极浓染的杆菌,对迅速做出诊断很有意义。但要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在鉴别诊断中,应与鸡新城疫、传染性鼻炎、禽流感、病毒性关节炎等区别。

防治 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禽霍乱均有一定的疗效。常用的有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以及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钠等。平时的防疫措施重在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健康鸡群经常饲喂抗生素饲料预防本病,对发病鸡群实行封锁、隔离、检疫、消毒等措施。在禽霍乱流行地区,采用毒性弱的菌苗或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