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内科药物手册

噻苯达唑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内科药物手册》第246页(824字)

【别名】:噻苯哒唑、噻苯唑

【制剂规格】:

片剂:0.25g。

【药理作用】:

本品为广谱抗蠕虫药,可抑制虫体的延胡索酸还原酶,也抑制粪类圆线虫微管的形成,而抑制其胆碱酶分泌。对粪类圆线虫、蛲虫、钩虫、蛔虫、旋毛虫等均有作用。口服后迅速吸收,也可从皮肤表面及眼睛吸收。主要以葡萄糖醛或硫酸结合形式由尿中排出。

【适应症】:

粪类圆线虫病、蛲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蛔虫病及皮肤幼虫移行症等,也用于旋毛虫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粪类圆线虫病,每次25mg/kg,每日2次,3d为1个疗程;钩虫、蛔虫、蛲虫感染,每次25mg/kg,每日2次,2d为1个疗程,1次量不可超过1.5g,总剂量不应超过3g/d;旋毛虫感染,每次25mg/kg,每日2次,5~7d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

常见有厌食、恶心、呕吐、眩晕、上腹不适,较少见的有腹泻、瘙痒、疲倦、嗜睡、手足麻木、头晕、头痛、耳鸣、黄视、高血糖、脉搏徐缓、低血压、虚脱、暂时性肝功能异常,少见的有发热、脸潮红、结膜充血、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皮疹。偶可见到尿结晶、暂时性白细胞减少及肝内胆汁郁积等。

【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体重在15kg以下的小儿,有过敏史者禁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在治疗期间不宜进行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如驾驶汽车、操作机床等)。粪类圆线虫的雌虫多产卵于小肠黏膜中,卵在该处可孵化为杆状蚴,并自黏膜逸出排出体外,但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杆状蚴可迅速发育为丝状蚴,并钻入肠壁而进入血行,引起内源性感染,因而驱虫前不宜应用免疫抑制剂。失水、贫血及营养不良者应先给予支持疗法。

上一篇:阿苯达唑 下一篇:喷他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