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前的准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第129页(1987字)

(一)选择针具

毫针为古代的“九针”之一。毫针是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临床上应用最广。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毫针是以不锈钢为原料制成的,具有硬度强,紧韧而富有弹性,不易锈蚀等特点。

毫针的结构,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5个部分(见图2-3)。

图2-3 毫针

选择毫针时应注意:针尖应圆而不钝,以形如松针者为佳,既不宜过尖,也不应有钩曲;针身必须光滑挺直,坚韧而富有弹性,上下匀称,凡针身有斑剥锈痕及弯曲者应弃之不用;针根必须牢固,不能有剥蚀或松动现象;针柄不宜过长或过短,以金属丝缠绕紧密均匀为佳。

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肥瘦、体质强弱、病情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的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如体壮、形胖、实证、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取较粗、较长的毫针;反之,体弱、形瘦、病变部位较浅者,可选较细、较短的毫针。根据腧穴所在部位进行选针时,一般皮薄肉少、头面部的腧穴,宜选用短细针;肌肉丰厚处、针刺较深的腧穴,宜选长粗针。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外稍许为宜。

毫针的规格

可见,针的号数越大,针越细。

一般头面部穴位多浅刺,用0.5~1寸细针;肌肤丰满处用长针,如环跳穴用3.0~4.0寸;四肢躯干多用长1.5~2.5寸针。

练针时要用粗针,如1.5寸(28号)针,有指力后可改用30号或更细的针,以减少疼痛。

(二)选择体位

临床针刺时主要有以下几种体位:

1.仰卧位 适用于取头面、胸腹以及上下肢部位的腧穴(见图2-4)。

图2-4 仰卧位

2.侧卧位 适用于取身体侧面和上下肢的腧穴。(见图2-5)

图2-5 侧卧位

3.俯卧位 适用于取头项、脊背、腰臀和下肢后侧、上肢等部位的腧穴。(见图2-6)

图2-6 俯卧位

4.仰靠坐位 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和四肢的腧穴。(见图2-7)

图2-7 仰靠坐位

5.俯伏坐位 适用于取头项、背腰部腧穴(见图2-8)。

图2-8 俯伏坐位

6.侧伏坐位 适用于取头面一侧、面颊、耳前后的腧穴。(见图2-9)

图2-9 侧伏坐位

(三)消毒

1.针具消毒

(1)高压蒸汽消毒:将所用针具用纱布包好,置于高压蒸汽锅内120℃高温下消毒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2)煮沸消毒:将针具和用具用纱布包好,放入清水锅中煮沸10~20分钟。

(3)药液浸泡消毒:将针具洗净后放入75%乙醇中浸泡30~60分钟,或用10%新洁尔灭加0.5%亚硝酸钠溶液浸泡30~60分钟,取出擦干后使用。

针灸时提倡一人一针,对某些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针具,必须另行放置,严格消毒,或使用灭菌的一次性毫针。

2.医者手指的消毒 医生的手指在施术前应用肥皂洗刷干净,或用75%乙醇棉球拭擦两次。

3.施术部位消毒 施术的腧穴(或部位)用75%乙醇棉球或棉签拭擦。有些部位如耳穴等,可先用2%碘酒消毒,待碘酒稍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涂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