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第286页(985字)

[简述]本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为髓内有胶质增生与空洞形成。临床主要症状是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运动元病变及营养障碍。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人,以颈、胸段脊髓空洞为多见,因而上肢出现单侧或双侧的温觉、痛觉消失、而轻触觉,振动觉和位置觉仍存在,同时手部肌肉进行性无力和萎缩,可逐渐加重扩大至上肢肌和肩带肌;腰骶段脊髓空洞相当少见,临床以下肢、足部、会阴部及生殖器的痛觉及温觉消失,伴有下肢及足部肌肉萎缩。本病进展缓慢,目前无特效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脾虚血亏或肝肾不足而致精血不能输注百脉,筋脉失去濡养,发为痿证。属中医“痿证”的范畴。

[治法]健脾益气,滋补肝肾。

[处方]1.毫针法:①肩髃、曲池、外关、三间、足三里;②天柱、大椎、夹脊、委中、承山、昆仑;③百会、太阳、膻中、中脘、天枢、梁丘、三阴交;④肩髎、手三里、支沟、合谷、上巨虚、阳陵泉;⑤风池、天柱、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膏肓、肝俞、肾俞、志室;⑥膻中、中脘、气海、天枢、曲池、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方法:选1~2组处方,每隔日1次,留针30~40分钟,30次为1疗程,休息1周进行第2疗程。每年春分、秋分或夏至、冬至坚持进行治疗1~2个疗程。

2.皮肤针法:①肩髃至曲池、尺泽至太渊、足三里至解溪、阴陵泉至三阴交;②曲池至合谷、曲泽至大陵、阳陵泉至悬钟;③大椎至至阳、夹脊、膏肓至志室、风门至肾俞、足三里至解溪、曲池至合谷。

方法:3组处方交替应用,每日或隔日1次,用梅花针叩刺50~60次,中等刺激,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宜,20次为1疗程。

3.穴位注射法:①肩髃、足三里;②曲池、阳陵泉;③心俞、肝俞、肾俞。

方法:选1组处方,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入1毫升药液,隔日1次,15~20次为1疗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