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第426页(1127字)

[简述]本病是由于化脓性炎症扩散至动脉血管,因为损伤而引起血管内膜发炎、或血栓形成而发生的外周血管性疾病。常见于20~45岁的中青年,男性为多,好发于四肢。临床常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止痛,患肢发凉,麻胀感,遇冷加剧。患肢抬高下垂试验阳性,部分病人可合并迁移性静脉炎,或有静脉炎史。患肢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并有皮色潮红、紫红、苍白、爪甲枯萎等缺血体征,甚则出现肢端坏死性溃疡。除外糖尿病动脉硬化、雷诺氏病及其他血管栓塞性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多因肝肾不足、气阴两伤,或外受寒湿气滞血瘀而致痹阻不通。属于“脱疽”的范畴。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处方]1.毫针法:①次髎、环跳、风市、悬钟;②中髎、居髎、阴市、阳陵泉;③脉根(位于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向下5分)、上曲泉(原名红线穴,位于曲泉穴直上3寸,股骨后缘)、脉生“(位于上曲泉穴直上3寸,股骨后缘)。

方法:本病多发生于足部,选1组处方,或3组处方交替应用,留针20~30分钟(可用电针),循经配穴:病在足址,加阴陵泉、地机;病在足背及2、3趾,加足三里、丰隆;病在4趾及小腿外侧,加阳陵泉、悬钟;病在5趾及小腿外侧,加承山、昆仑;病在足底,加太溪,或酌取腰1~3夹脊穴加循经取穴。

病患部位在上肢者选曲池、夹脊(颈6~胸3)、大椎、身柱。循经配穴:病在拇指、食指,加手三里;病在中指,加内关;病在无名指,加外关;病在小指,加通里;前臂及手掌凉、胀,取大陵、阳池。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

2.耳针法:①肾、交感、内分泌;②肾上腺、肝、心、脑、肢体相应点。

方法:2组处方交替应用,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

3.艾灸法:①肾俞、次髎、复溜、太溪、阿是;②中髎、血海、委阳、承筋、光明、昆仑、申脉;③大肠俞、肾俞、承山、足三里、中封、商丘、照海、丘墟。

方法:3组处方交替应用,每日1~2次,温灸局部穴位红润为度。

[附注]针灸对本病疗效显着,在早期有活血、通脉、止痛之效,晚期有化瘀止痛、敛疮生肌促进收口之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