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麻醉科手册

麻醉工作目的和内容

书籍:麻醉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麻醉科手册》第1页(2377字)

一、目的

(一)保证手术无痛。

(二)保证安全,维持病人的正常生理机能,预防和处理术中可能发生的生理变化或突然意外。

(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手术操作所需的某些条件,如松弛肌肉、控制血压、控制体温、控制呼吸等。

二、内容

(一)麻醉前的工作内容:

1.麻醉前1~2天应访视病人,详细阅读病历,熟悉现在史与过去史,以往手术史与麻醉史,有无药物过敏史或特异反应,有无烟酒嗜好,以及曾否使用特殊药物治疗,如降压药、激素、洋地黄等。

2.了解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仔细复习查体,X线、心电图、基础代谢以及各种化验室检查结果。

3.了解最近的全身情况。

4.了解精神状态。征询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何顾虑和要求,估计其合作程度,酌情进行必要的解释。

5.进行必要的体检复查。

6.了解手术意图、手术部位、切口、切除脏器范围及手术时间长短。

7.根据病情、手术性质和要求,做出病人能否耐受麻醉和手术的判断;根据麻醉者的麻醉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决定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详见本章第四、五节。

(二)麻醉期间的工作内容:

1.麻醉前应全面检查麻醉器械和药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预防和抢救准备。必要的器械和药品,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以便随手取用。

2.麻醉开始前,应核对病人姓名,观察病情有无突然变化(如发烧、感冒、虚脱、休克等)。了解麻醉前用药的实际效果及禁食情况,尤其对急症、门诊或小儿病人为重要。先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和检查瞳孔后,再开始麻醉。

3.要做到全面安全地操作麻醉,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慎重使用麻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麻药的剂量,掌握合理的麻醉深度和麻醉范围。应采用边用药、边观察的工作方法,反复考虑病人对麻药的耐受程度。

(2)始终不懈地观察病情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及末梢循环等,及早发现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3)病情有改变时,首先要尽快地分析原因,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分析原因不能只着眼在麻醉或麻醉药上,应该从病情、手术、出血等多方面去考虑。病情严重者,必须报告手术者,以便一起协商处理措施。在处理中麻醉者务必沉着,不可慌乱。

(4)使用任何药物都要仔细、慎重,用药前必须核对药名、剂量、注意药物有无变质,避免发生用药错误的事故。

(5)病人体位的安置,力求稳妥,防止牵拉或压迫而引起神经、血管损伤。

(6)正确掌握术中的输液、补血和各种治疗用药的工作。

4.手术过程中,麻醉者与手术者必须密切配合、充分协作、不能各行其事、互不相关。为了配合手术,麻醉者要熟悉手术操作步骤,要随时注意手术的进程。

5.手术结束前应酌情尽早停用麻药。手术结束时,应继续密切观察病情。如果呼吸或循环系统功能不满意时,必须继续处理,直至病情恢复满意后始可送回病房。

(三)麻醉后的工作内容:应做好随访和小结二项工作。

1.一般应于麻醉后随访病人2~3天。如有麻醉并发症,应继续随访,并会同主管医生共同处理,直至痊愈。

2.麻醉小结应包括下列内容:

(1)麻醉前病人的各种阳性体征和化验结果。

(2)阐明选择该种麻醉方法的理由。

(3)麻醉前用药的效果。

(4)麻醉中,病人对麻药的耐受程度。

(5)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包括止痛效果、麻醉深浅、肌肉松弛、呼吸循环系统反应以及失血、输液、补血、用药等情况。

(6)麻醉结束情况,如清醒程度、呼吸道通畅程度、呼吸交换量、吞咽咳呛等基本反射的恢复程度,以及循环系统情况。

(7)麻醉中出现任何意外或并发症的详细过程,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和效果,有何经验和教训。

(8)麻醉后随访结果。如有麻醉并发症,应重点分析讨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