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麻醉科手册

乙醚

书籍:麻醉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麻醉科手册》第60页(1971字)

【理化性质】

(一)乙醚分子式(C2H5)2O,为无色透明挥发性较强的液体,沸点36.5℃。利用病人呼出气体的温度,即可将乙醚挥发成蒸气,后者具刺激性强的臭味,易引起病人产生窒息而拒吸。

(二)乙醚液体比重0.71,蒸气比重2.6。遇热与火极易燃烧和爆炸。因此,不应在有开放性火焰的场合下施行乙醚麻醉,也禁用于电灼止血的手术。乙醚应贮藏在阴凉避光处。

(三)乙醚与空气、热接触,或阳光照晒均易氧化变质而产生过氧化醚,吸入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及呼吸道分泌物剧增,又可增加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性。为预防乙醚氧化所致的副作用,麻醉用的乙醚,必须是已经加入还原剂者(起稳定作用),且密封于有色玻璃并或金属罐保存。启封后的乙醚,应在24小时内用完,否则就不应再作麻醉药使用。

(四)乙醚对皮肤、粘膜、角膜等有一定的刺激,可引起皮肤潮红、粘膜充血或角膜损伤,故应注意预防。

【作用特点】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自上而下,即自大脑皮层至延脑的下行性抑制。诱导期较长,易出现明显兴奋。延脑对乙醚的耐受力最强,故乙醚麻醉较安全。乙醚可引起脑膜血管扩张,脑脊液压力增高。乙醚的麻醉效能极可靠。

(二)乙醚兴奋交感神经系,而产生心率增快、支气管和冠状动脉扩张、肠蠕动减弱、脾脏收缩和糖原分解等现象。

(三)乙醚浅麻醉时对血压影响轻微,到三期三级深麻醉时,因血管运动中枢开始抑制,血压始明显下降。乙醚对心肌无明显抑制,也不提高心肌应激性。

(四)乙醚浅麻醉时对呼吸中枢有兴奋性,表现呼吸深快,到三期三级深麻醉时,呼吸开始抑制,表现呼吸减慢变浅,呼吸交换量锐减。乙醚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易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术后肺部并发症较多见。

(五)乙醚具有兴奋呕吐中枢的作用,易在诱导期或苏醒期中诱发呕吐。乙醚还直接刺激胃粘膜而增加呕吐机会。呕吐发生率约为65%。乙醚降低胃肠道平滑肌张力、蠕动减弱,故术后易出现腹胀、肠麻痹或胃扩张等并发症。乙醚使胆汁分泌减少,偶尔可引起肝损害,术后出现黄疸。

(六)乙醚有暂时抑制肾功的作用,减少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使尿量减少,水和电解质的排泄减少,但一般均能恢复正常。尿中有时可出现暂时性的蛋白、管型和血细胞。因抑制膀胱肌张力,乙醚麻醉后易发生尿潴留。

(七)乙醚具有松弛横纹肌的作用,到三期三级麻醉时,横纹肌张力可满意减退。乙醚与筒箭毒有明显协同作用,二者合用时后者的剂量可减少1/3~1/2。

(八)乙醚促使血内乳酸、丙酮酸及酮体增加,血液偏酸,并使原有酸中毒的程度加重。

(九)乙醚深麻醉时可使子宫松弛,因此易使分娩出血量增多,且能透过胎盘而抑制新生儿的呼吸。

(十)乙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而升降。如果室温高于28℃以上,可使病人体温剧增,甚至出现惊厥;室温低于10℃以下,则体温常低于正常。体温的变化在婴幼儿尤为明显,要重视预防。

(十一)乙醚进入体内后,90%保持原形通过呼吸排出体外,其余经尿及汗腺排出。如因麻醉过深而致呼吸停止时,只要立即维持人工呼吸,则仍能将血内过浓的乙醚排至体外而使麻醉转浅、呼吸恢复。

【麻醉征象】 根据乙醚麻醉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征象,可把乙醚麻醉人为地划分为四期,第三期又可划分为四级,借以辨别麻醉的深浅。各期各级的麻醉征象详见表2~9。

表2~9 乙醚麻醉各期的临床表现

【适应症】 详见第十章第一节。

【禁忌症】 详见第十章第一节。

【用法和用量】 详见第十章第一节。

上一篇:十安泰酮 下一篇:麻醉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