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麻醉科手册

肢体骨髓内麻醉

书籍:麻醉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麻醉科手册》第246页(1703字)

将麻药注入肢体的骨髓腔,麻药可充盈整个肢体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并产生麻醉,其性质同局部静脉内麻醉。

【适应症】 1小时以内的、大腿上1/3以下或上臂上1/3以下的各种手术。

【禁忌症】

一、需时超过1小时的手术。

二、肢体近端的手术。

【麻醉前准备】

一、病人的准备 同本章第一节。

二、麻药的准备 0.25%或0.5%普鲁卡因(或青霉素40万单位)。

三、器械的准备 骨髓穿刺针,或较短的18号带针芯的注射针头。气性止血带2个。10毫升注射器。

【操作方法】

一、患肢上两个气性止血带,二者相距1厘米,部位详见表6~3。

表6~3 骨髓内麻醉的止血带部位和用药量

二、常规消毒患肢皮肤,包敷手术巾。

三、一般宜选用接近皮肤的松质骨作为穿刺点。如上肢手术选用尺骨茎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突、桡骨茎突(从背面穿刺)、掌骨头等部位。下肢手术选用股骨内外髁、胫骨上端、胫腓骨内外踝或跟骨(从外侧穿刺)等。如有骨折时,穿刺点以选骨折线远端松质骨为宜,这样能使麻药在整个肢体内扩散,麻醉效果较好。

四、用0.5%普鲁卡因作好穿刺部位的局麻,包括骨膜浸润。

五、抬高患肢3分钟,先将近心侧止血带充气,压力应高出动脉压40~45毫米汞柱(上肢160~180毫米汞柱;下肢200毫米汞柱)。

六、在选定的穿刺点上作骨髓腔穿刺,用旋转推进,或用锤敲针头的方式刺入骨髓腔0.5~1.5厘米(深浅视骨质的厚薄而定)。针进入骨髓腔时有脱空的感觉,回抽时可抽出少量骨髓。

七、向骨髓腔内注入局部麻药,剂量详见表6~3。注入麻药应无阻力,否则可转动针头45~90度,或调整针尖位置的深浅,力求注药无阻力。最初10毫升麻药的注射速度应特别缓慢,否则可引起疼痛。注药之初可见到皮肤上出现散在的白斑,这是麻药由骨髓腔扩散至皮肤血管的结果。当继续增加注药量时,白斑逐渐扩大,且融合。当白斑全部融合时,说明麻药的用量已经足够,即可停止注药。

八、注药后5分钟产生麻醉,10分钟达到高峰,即可手术。麻醉作用可维持到撤除止血带。有时在大腿与膝关节部位的皮肤止痛不完全、可沿切口浸润适量局麻以弥补。

【注意事项】

一、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否则可引起骨髓炎。

二、当病人不能忍受止血带痛时,先将远心侧止血带充气,然后放松近心侧止血带,这样可延长麻醉作用,约20~30分钟。

三、注药后30分钟内不能松止血带,否则易引起普鲁卡因中毒反应。

四、术终松止血带后可能产生头晕反应,可先肌注10%咖啡因1毫升作预防。松止血带后3~5分钟,麻醉作用很快消失,病人诉痛。

五、在处理肢体外伤的手术中,为预防伤口感染,可在普鲁卡因内加入20~40万单位青霉素。

上一篇:局部浸润麻醉 下一篇:局部动脉麻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