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第325页(709字)

【别名】:

抗佝偻病维生素

【释文】:

维生素D2注射剂:400000U/1ml;胶丸:10000U。维生素D3注射剂:300000U/1ml,600000U/1ml。浓缩肝油(见维生素A)。维生素D胶性钙:注射剂:1ml,10ml,每毫升内含维生素D250000U、胶性钙0.5mg。

【药理作用】:

维生素D包括骨化醇(维生素D2)、胆骨化醇(维生素D3),两者作用相同,具有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及骨骼正常钙化作用,调节钙、磷代谢。口服吸收需胆汁。主要贮存于肝脏,在肝、肾细胞中羟化而具活性。主要经胆汁排泄。

【主要用途和用法】:

主要用于防治佝偻病、骨软化症及婴儿手足搐搦症等。用法:①维生素D2:口服,成人10000U,tid;小儿预防量400U/d,治疗量10000U/d。肌注,成人每次400000U,重症隔3~7日重复1次;小儿400000U,qod;连续肌注2次为一疗程,用前先服钙剂数日。②维生素D3:肌注,小儿每次300000U,必要时2个月后重复1次。③维生素D胶性钙注射剂:肌注或皮下注射,小儿1ml,qd,或2ml,qod。④浓缩维生素AD(浓鱼肝油):口服,小儿预防量每日3滴,治疗量每日15滴。肌注,小儿0.5~1ml/d。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血钙过高、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及软组织异常钙化现象等。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