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品的退火处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四川大学出版社《化学试剂技术管理应用手册》第287页(1494字)
不论是一次成形还是二次成形的玻璃制品几乎都要经过退火处理。玻璃在快速冷却时,表层和内层冷却速度有差异而产生内部应力,在喷灯上加工时,加热部分与未加热部分有一个很大的温差,因玻璃的热传导性很弱,在冷却过程中被加热部分剧烈收缩而未加热部分却不收缩,在它们之间相交处就产生了非常集中的强应力。有内部应力存在的玻璃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在应力处自然断裂,这种现象叫做“延迟断裂”。退火就是把玻璃制品重新加温到退火温度后,再让它缓慢地冷却下来,以达到消除内部应力的目的。
(一)玻璃退火的方式
退火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利用退火炉进行退火。退火炉是用于玻璃退火的专用设备,常见退火炉有两种,“隧道”式和“窑炉”式。“隧道”式退火炉是一种类似隧道状的较长退火设备,一般有50m~70m长,内装移动缓慢的传送带。退火操作时,将玻璃制品放在传送带前端,然后缓慢送入隧道,温度渐高,到隧道内约三分之一处时达到退火温度,然后开始缓慢降温,由于传送带移动非常缓慢,玻璃在隧道内的时间很长,所以冷却速度慢而均匀,待移出“隧道”时已接近环境温度,退火完成。因它是连续工作方式,所以可对大量的产品进行连续不断的退火,它效率高,效果好,但耗能大。修建“隧道”式退火炉的费用较高,且很占地方,一般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玻璃厂才使用。“窑炉”的占地面积就相对小多了,修建的费用也较低,退火时,将玻璃制品有序地摆放在“窑”内,关闭炉门,然后加温至退火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再经缓慢冷却到环境温度后取出。“窑炉”退火为非连续式,其效率不及“隧道”式,适用于小批量玻璃产品的退火,一般的玻璃厂都有。不论是哪种退火炉都能完全消除玻璃内的应力。
第二种退火方式是利用喷灯火焰退火。对二次成形的产品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往往不能对玻璃制品整体加温,只是用火焰烘烤内应力集中的地方,温度亦无法准确控制,严格说来这种方式不能消除应力,仅能“分散”应力,降低单位面积上的应力强度。在工厂里,玻璃“灯工”仅用此法对玻璃暂时退火,最后还需要送入“隧道”或“窑炉”中进行彻底退火,以达到消除玻璃内部应力的目的。
(二)玻璃退火的温度控制
退火是玻璃制品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玻璃制品的质量。退火处理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对温度的控制是否正确,不同玻璃的退火温度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钠钙玻璃的退火温度较低,而硅硼玻璃的退火温度较高。除此之外,玻璃的厚度和加温、冷却的方式也对退火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通过实验找出最佳退火方式。在此只作一般性的概述。设一个玻璃制品,其制作温度为1252℃,软化温度为821℃,退火温度565℃,应变温度510℃,则其退火温度曲线如图11-5。
A 高于退火温度5℃ B 保持温度的时间 C 降温到应变温度T,x℃ D 再降温度50℃ E 最后降温度
(此曲线图引自参考文献74)
图11-5 玻璃退火温度曲线
根据玻璃厚度不同,退火时升(降)温度和保持时间如表11-7。
表11-7 玻璃厚度与升(降)温度保持时间表*
*表中数字引自参考文献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