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391页(4442字)

节段性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又称克隆病。相当于中医“腹痛”、“腹泻”、“肠结”、“癥瘕”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还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本病是胃肠道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侵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最多见于回肠末段。病变肠壁充血、水肿、增厚、僵直,呈节段性分布,其系膜也有明显水肿,增厚和淋巴结炎性肿大。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素体虚弱,致使气血瘀滞,瘀血内停,脾胃运化失司,脾胃虚弱所致。

〔诊断要点〕

1.间歇性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缓解。

2.腹泻,每日2~5次,脓血便很少见,多为稀便。

3.当有慢性穿孔、肠内瘘形成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和腹内包块。

4.以青年为多,可伴有低热、消瘦、贫血、乏力和右下腹压痛的表现。

5.X线钡餐或钡灌肠检查,显示病变肠腔狭窄,肠壁僵硬,粘膜皱襞紊乱呈卵石样隆起,或消失呈线样征。

6.化验粪便,无特异性,潜血试验常为阴性,镜检有粘液及脓血。血常规:可见贫血;低蛋白血症;血沉快。

〔鉴别诊断〕

1.溃疡性结肠炎。该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几乎均有直肠受累。脓血便多见。钡餐检查见病变位于结肠,而回肠无阳性结果。钡灌肠检查结肠无“跳跃征”、“线状征”及“卵石征”。内镜检查可见溃疡浅,充血出血明显,粘膜脆,可有假息肉等。

2.阑尾炎。在急性阶段或位于回盲部的首次发作的克隆病常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但阑尾病人一般以往无发热、腹泻史,右下腹压痛局限、固定,白细胞计数显着增高。手术中如发现阑尾正常应细致探查回肠末段,若充血水肿,病变上下段肠管正常或呈跳跃式改变,即为克隆病。

3.肠结核。在盲肠以下部位少见。与增殖型肠结核鉴别有时非常困难,常需手术探查及足够的病理材料才能鉴别,肠结核术中可查到干酪样坏死灶。

4.其他疾病。如淋巴瘤、肿瘤、阿米巴、慢性阑尾炎、坏死性肠炎等。应根据不同特征,采用X线钡餐或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取活检等作出鉴别诊断。

〔辨证分型要点〕

1.湿热蕴结:腹痛剧烈,腹皮挛急,腹痛拒按,右少腹可扪及包块,发热自汗,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

2.热毒壅盛:腹部痛甚,腹皮挛急,腹痛不可近手,腹胀壮热,面红目赤,溲短赤,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3.瘀血内结:腹部疼痛,痛处固定,拒按,腹部有肿块,或见积块时聚时散,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紫暗,脉涩。

4.肝气郁结:腹部疼痛,时有腹泻,每遇情志变化而发作,伴有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善太息,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5.脾胃虚弱:腹部隐痛,喜暖喜按,腹泻,大便呈糊状腹胀纳差,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

中医治疗

(一)证型论治

1.湿热蕴结。

〔治则〕通里攻下,清热解毒。

〔方药〕仙方活命饮。

金银花50g 公英30g 陈皮15g 花粉20g 山甲珠5g 赤芍15g 防风10g 皂刺5g 甘草节10g 大黄10g 芒硝5g

〔加减〕若小便短赤甚,可加车前子15g,萹蓄各15g。

2.热毒炽盛。

〔治则〕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方药〕仙方活命饮合大承气汤加减。

金银花50g 公英30g 地丁20g 生地20g 大黄15g 厚朴15g 枳实10g 芒硝10g 陈皮15g 木香10g 甘草10g

〔加减〕若腹痛壮热甚者,加红藤15g,败酱15g。

3.瘀血内结。

〔治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少腹逐瘀汤。

当归10g 赤芍15g 川芎10g 元胡15g 五灵脂10g 蒲黄10g 没药10g 干姜5g 茴香5g 官桂5g

〔加减〕若腹痛甚者,加元胡、川楝各15g。

4.肝气郁结。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15g 当归15g 白芍15g 白术15g 茯苓15g 赤芍20g 煨姜3片 甘草10g 陈皮15g

〔加减〕急躁易怒加甘草10g,小麦15g,大枣3枚。

5.脾胃虚弱

〔治则〕健脾和胃。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党参30g 茯苓15g 白术15g 陈皮15g 半夏10g 木香10g 砂仁10g 生姜5g 甘草10g

〔加减〕若气短自汗加黄芪30g。

(二)中成药

1.香砂养胃丸,每次6g,日2次口服,治疗脾胃虚弱型。

2.大黄虫丸,每次2丸,日2次口服,治疗瘀血内结型。

(三)其他治疗

1.针法:脾胃虚弱,取穴关元、足三里、太白、会阳,用补法,每日1次。

2.灸法:关元、足三里、气海、神阙。肝气郁结:取中脘、太冲、足三里、期门、内关等。灸关元、神阙,每日1次。

(四)单方验方

1.艾叶、吴茱萸、胡椒、大蒜捣成糊状,纱布、胶布固定于脐部,每日换1次,治疗脾胃虚弱型。

2.苦参、木香研细,调成糊状,脐布固定脐部,治疗热邪壅盛型,每日1次。

3.艾叶、地适量,研细调成糊状,胶布固定脐部,治疗热邪郁滞型,每日换1次。

4.木香、丁香、黄丹、硫磺、朱砂等研细为小丸,分别用胶布固定于脾俞、大俞、脐部每穴1丸,隔日换1次,治疗脾胃虚弱型。

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急性期可给予皮质激素,对有活动症状者有效;慢性期可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继发感染时可用甲硝唑(灭滴灵)。

(二)手术治疗

1.适应症:

(1)肠梗阻、急性肠穿孔、肠道大出血、慢性穿孔形成脓肿或肠瘘;(2)不能排除癌肿、结核;(3)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

2.手术方式:主要为肠切除,端端吻合术,近端以柔软肠管为标志,远端多近升结肠病,过多切除正常肠管,不能防止复发。

(三)术后治疗

克隆病是一个全身性慢性疾病,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后复发多在近端肠管。因此,术后除按常规腹部手术处理外,在恢复后应进行预防性的药物治疗。此病癌变率较高,达正常人群90倍,且多发生于旷置的肠袢内,其中86%发生在原来炎症部位,因此对这种病人术后应每年复查一次,及早发现癌变进行治疗。

〔预防与调护〕

1.注意调节饮食,忌食生冷硬食物。

2.保持心情舒畅。

3.平素注意锻炼身体。

4.若手术,术后要做好护理。

〔现代研究〕

溃结露:白头翁、苦参各12g,丹参、赤芍、炒白芍各1g,每次加水1000ml,煎两次浓缩到200ml,每晚排便后,用导管插入肛门20~25cm,缓慢注入35℃药液150~200ml,10日为一疗程,一般1~5个疗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