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反流性胃炎
书籍:临床普外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230页(985字)
碱性反流性胃炎是胃大部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可开始于术后数月内,也可在术后数年出现,但多数患者首次发病在术后1年以内。因术式不同,发病率相差较大,以BillrothⅡ式术后较多见。本病在年轻患者较少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则逐渐增高。
【诊断要点】
1.上腹部持续性烧灼痛,进食后加重,抗酸药物治疗无效。
2.胆汁性呕吐,多在进食后发生,呕吐后疼痛不缓解。
3.病程长者常因摄入量减少而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
4.胃镜检查见残胃黏膜弥漫性炎症,有胆汁反流入胃,活检多提示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
5.X射线钡餐检查:吻合口通畅,可有钡剂反流现象,并可排除胃手术后可能存在的各种机械性梗阻。
【处理】
1.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根据临床症状适当选用考来烯胺(消胆胺)、氢氧化铝、西咪替丁、多潘立酮(吗叮啉)、甲氧氯普铵(胃复安)及解痉剂等口服药物。
(2)全肠外营养(TPN):治疗2~4周可使炎症明显改善,但停药后症状易复发。此疗法兼具诊断意义,且可作为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准备。
2.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常用术式为:
(1)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将原吻合口拆除,改行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肠肠吻合口距胃肠吻合口应在50~60cm以上,以避免碱性的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
(2)顺蠕动小肠间置术:拆除原胃十二指肠吻合,取一段长16~20cm的空肠顺蠕动间置于胃与十二指肠间,为防止术后发生空肠溃疡,应同时行迷走神经切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