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临床普外科手册

结肠、直肠息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270页(830字)

结肠、直肠息肉是指结肠、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结肠、直肠息肉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从病理上可分为:①管状腺瘤:又称息肉性腺瘤,有蒂,直径大于2cm者易癌变;②乳头状腺瘤:又称绒毛状腺瘤,基底广,多见于老年人,易癌变;③炎性息肉: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④错构瘤型息肉:多见于儿童;⑤肠息肉病:主要是家族性息肉病,多在12岁以后发生,到中年几乎全部患者会发生癌变。

【诊断要点】

1.便血:多为间断性血便。直肠息肉的特点为大便周围带血和便后出血。合并感染或溃疡时,可有黏液脓血便。

2.直肠指检:可触及直肠中下段较大的息肉,指套上可有鲜血。

3.乙状结肠镜:最重要的诊治方法之一,可取组织作活检。

4.钡剂灌肠:适用于乙状结肠以上的息肉。

5.纤维结肠镜:对结肠、直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很高,并可取组织作活检或电切息肉。

【处理】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炎性息肉。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采用抗生素、激素保留灌肠治疗。

2.经肛门切除:适用于直肠下段息肉。

3.经纤维结肠镜切除:适用于直肠中上段以上的有蒂息肉,可予圈套电切。

4.开腹手术:息肉位置较高,数目较多、或较大的息肉,无法用上述方法治疗者,可剖腹切开结、直肠切除息肉,或作部分肠切除术。如有癌变,则按大肠癌手术原则治疗。

上一篇:结肠扭转 下一篇:临床普外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