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355页(2671字)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能引起严重的甚而致命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由于脓液引流不畅、骨质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及致病菌毒力强所致。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分颅外并发症及颅内并发症两种。

一、颅外并发症

(一)耳后骨膜下脓肿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或胆脂瘤性中耳炎时,乳突外侧壁被破坏,脓液穿破乳突外侧壁而形成。

症状为耳后乳突部皮肤红、肿、压痛,触之波动感,耳郭被推向前外方,可有发热及头痛。

(二)迷路炎

中耳乳突炎时,脓液穿破鼓室内壁或经卵圆窗、蜗窗传入内耳,也可因血栓性静脉炎引起。迷路炎分迷路周围炎、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和化脓性迷路炎四种。

症状为轻度眩晕,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听力不同程度下降,平衡失调等。

(三)耳源性面瘫

因炎症或毒素反应引起面神经水肿,或因面神经骨管被破坏而致。

二、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一)硬脑膜外脓肿

硬脑膜外脓肿较小者无明显症状,脓肿较大则出现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低热。

(二)耳源性脑膜炎

耳源性脑膜炎患者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喷射状),烦躁不安,颈项强直,神志不清,谵妄,小儿则抽搐。晚期,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及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脑压升高,脑脊液浑浊,细胞数增多,细菌培养阳性。

(三)耳源性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是化脓性中耳炎严重的并发症,以颞叶脓肿多见,其次是小脑脓肿。脑脓肿症状一般分为四期:

1.初期 畏寒,发热,头痛,呕吐,小儿则可出现抽搐、颈项强直。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及蛋白增高,此期可持续数日或数周不等。

2.潜伏期 低热,表情淡漠,嗜睡,食欲减退,间歇性头钝痛。脑脊液检查,可正常或稍增多。

3.显症期 头痛剧烈呈持续性,夜间加重,脉搏缓慢有力,低热,嗜睡,呕吐(与进食无关)。常有无意识动作(挖鼻,抓睾丸),视乳头水肿。

大脑脓肿,可出现命名性失语、肢体瘫痪、谵妄、抽搐。小脑脓肿,则出现共济失调、同侧肌张力减低、眼球震颤,呈卧向患侧的强迫卧位。

4.末期 由于脑疝形成、脓肿破裂而致死亡。

三、急救与护理

(一)急救

(1)早期足量的抗生素及磺胺药物应用,同时可给激素辅助治疗。

(2)颅内压增高,行脱水疗法。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

(3)手术治疗,如乳突根治、脑脓肿探查、脓肿摘除。

(4)对症处理。

(二)护理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症状及体征复杂多变,不易掌握,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病情,要求每个护理人员不仅熟悉颅内并发症的特点,还要熟悉颅内压增高、脑疝、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等一系列特征,以便及时发现,早期处理。

(1)中耳乳突炎患者如耳流脓突然减少或停止,伴有剧烈耳痛、发热、呕吐时,应考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2)意识变化:意识变化最能反映脑部病变的严重程度,意识障碍明显表示脑组织受损伤愈严重,可先有表情淡漠进而出现嗜睡昏迷。

(3)瞳孔变化:两侧瞳孔缩小表示颅内压增高,一侧瞳孔散大表示同侧幕上病变,小脑幕切迹疝时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则表示脑干损伤严重。

(4)肢体活动情况:肢体活动情况,肌张力是否减低,有无偏瘫,是发现大脑脓肿的重要体征。

(5)呼吸变化:呼吸的变化是颅内并发症的重要体征,颅内压增高时呼吸减慢,如出现脑疝则呼吸先停止,在被动呼吸下心跳、脉搏仍能维持数小时或数天。

(6)颅内压增高时,患者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应及时处理,以防脑疝。

(7)应用脱水药物时,应快速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控制入水量,观察有无少尿或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现象。

(8)保持大小便通畅。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因用力咳嗽、挣扎、用力大便而发生脑疝。便秘时,应给缓泻剂。

(9)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为预防压疮发生应定期翻身。

(10)给以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营养或鼻饲,增强体力及抵抗力。

(11)体温、脉搏、呼吸,应每4h测一次。必要时遵医嘱。

(12)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并发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