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穿刺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370页(3187字)
上颌窦穿刺冲洗是耳鼻喉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可用来诊断和治疗慢性鼻窦炎、鼻窦囊肿。
一、用物
1%麻黄素、1%的卡因、棉签,上颌窦穿刺针、腰盘、50ml注射器、玻璃接管、橡皮围裙、无菌生理盐水。
二、方法
(1)用浸有1%的卡因麻黄素的棉片或用棉签置穿刺侧下鼻道的前1/3处(距下鼻甲前缘1~1.5cm)5~10min,以减轻疼痛和出血。
(2)取出棉签,让患者擤净鼻腔分泌物。
(3)患者取坐位,身体直立,术者左手固定患者头部,右手持穿刺针使针柄抵住掌心,拇指及食指捏住穿刺针的后2/3,将针放入下鼻道距下鼻甲前端1~1.5cm处,针的坡度应对鼻中隔,慢慢刺入上颌窦内,拔出针芯,稍停片刻,观察从针管内有无血液及草黄色液体流出(出血或上颌窦囊肿);如无上述情况,则慢慢将生理盐水注入窦内,同时让患者低头,冲洗完毕后用枪状镊夹干棉球压于穿刺部位,轻轻将针拔出即可,然后将冲洗情况记录于病历本上,如脓液性质(黏液、黏脓、脓性、米汤样)、量及有无臭味。
三、注意事项
(1)穿刺部位及方向要正确:①穿刺时针尖的坡度应对鼻中隔,固定要稳,以免滑动造成下鼻道黏膜撕裂伤引起出血。②穿刺针方向应对准同侧耳郭外上方。③进针时用力不可过猛,针进入上颌窦时有落空感再行冲洗,或者穿刺针进入窦腔后轻摇针柄,如针柄在窦腔内活动即证明在窦腔内。
(2)冲洗时若阻力过大,不可硬性注入,应检查针尖是否在窦腔内黏膜下,或窦腔内有无增生物阻塞;如在黏膜下,稍深刺入穿透黏膜即可,如窦腔内有新生物堵塞,则拔出穿刺针不再冲洗。
如窦口黏膜肿胀,可先用1%麻黄素充分收缩鼻腔后再行冲洗。
(3)脓液如做细菌培养,应先用注射器抽出后再行冲洗。
(4)急性炎症期、高血压及月经期不宜行上颌窦穿刺。
(5)穿刺针拔出后如出血较多,可用1%麻黄素压迫止血。
四、穿刺意外及处理
(一)晕厥
晕厥往往由于患者精神紧张,疼痛或空腹所致,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头晕,一般可让患者平卧休息数分钟后即可恢复。
(1)穿刺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说明穿刺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顾虑以便能很好的配合。
(2)穿刺时,术者动作要轻稳,切勿粗暴行事。
(3)如穿刺针已进入窦腔,患者确系晕厥,可先不必将针拔出,待晕厥好转后再行冲洗,如此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二)滑针造成黏膜撕裂伤而引起出血
引起黏膜撕裂伤的原因由于针尖的坡度不正确,过于平行或未对准鼻中隔所致,因此,①穿刺时针尖方向应对准眼外眦,针柄尽量压向鼻中隔小柱。②针尖固定应稍用力,不使滑脱。③穿刺针应锐利不可过钝。
(三)穿刺针进入过浅
未穿透窦内黏膜,多见于窦腔内黏膜肥厚或息肉样变者,注入水后患者感胀痛,水不易流出。对此,只须将针轻轻往上颌窦腔内稍进一点,刺破黏膜即可。
(四)穿破上颌窦对侧壁
往往由于用力过猛,穿刺针不能控制而刺入上颌窦对侧黏膜下或对侧壁,注水时患者胀痛,阻力大无水流出或者很少有水流出;如刺破对侧壁则颊部隆起,患者胀痛。
(五)刺入面部软组织
多因针尖刺入下鼻道部位靠前或因上颌窦小而位置居面骨深处所致,如盲目注入水,则可使面部隆起,严重者可继发感染。可给面部热敷,以促进水分吸收,勿让患者挤压。如为血肿抽出后给以加压包扎,合并感染可切开排脓,同时应用大量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六)刺破眶下壁
穿刺时由于针尖方向偏高,或因患者头部转动所引起,注水后眼睑肿起,眼球突出,不能转动。
穿刺时要正确掌握方向,固定好患者头部,遇此情况应立即停止冲洗,给以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七)空气栓塞
上颌窦穿刺冲洗引起空气栓塞并不多见,但是一旦发生空气栓塞则危险性很大,空气栓塞可发生于穿刺冲洗的前后。引起空气栓塞的原因由于穿刺针进入血管或冲洗时压力过大注入空气所致。
1.栓塞症状 空气进入静脉后,患者自觉有物或气泡从咽部下流,立即出现心慌、闷气、头昏,并根据栓塞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栓塞心冠状动脉,可立即死亡。
(1)延髓呼吸中枢栓塞时,呼吸停止而死亡。
(2)肺动脉栓塞时,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刺激性干咳、胸部压迫感。
(3)脑栓塞时,出现痉挛性抽搐、头晕、神经麻痹、癫癎样发作、紫绀、意识丧失而死亡。
患者皮肤呈大理石样或青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栓塞的抢救
(1)立即使患者左侧卧位,头稍低。
(2)吸氧。
(3)人工呼吸。
(4)呼吸兴奋剂应用。
(5)中枢兴奋剂应用。
(6)心脏穿刺抽出气体。
3.空气栓塞的预防
(1)严格按正规操作,冲洗前将注射器、皮管及接头内之空气完全排出,冲洗后不再注入空气,残余水分让其自行流出。
(2)注入前应先回抽一下,如有血液,应停止冲洗。
(3)冲洗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胸闷、气促等,应立即停止冲洗,报告医师处理。
(4)冲洗时用力不可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