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第202页(1953字)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Li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总称。别名百合蒜、强瞿、强仇、摩罗、中蓬花、番韭、卷帘花等。全球约发现80个种,中国约有42个种。百合可用于布置花坛、花境,群栽在林缘或盆栽,且是重要的切花材料。

(一)植物学特征 百合的根分上下两类,生于鳞茎盘下的根,具有吸收养分的功能。生于土壤内的地上茎节处的根,接近地表,支撑着植株,主要作用是供给新鳞茎吸收养分,此根每年与茎干同时枯死。地下鳞茎由披针形肉质鳞片抱合而成,阔卵球形或扁球形。春季出叶后,鳞茎抽生直立的地上茎,不分枝或少数分枝。茎干的中央可分化出花芽。每年在老鳞茎的基部及埋于土中的茎节处均可形成新鳞茎。叶片多互生,少数轮生,条形或椭圆形。有的种在地下茎节处着生白色的小鳞茎,即为子球。有的种在叶腋处着生紫褐色的球状体,称为珠芽。花单生、簇生或排列成总状花序。花漏斗状、喇叭状或杯状,花色有白、橘红、粉红、橙、淡绿、洋红、紫或有赤褐色斑点,花平伸或反卷。雄蕊6枚,雌蕊1枚,花药“T”形着生,雌蕊3心皮,子房上位,3室。蒴果,内含种子数百粒。种子近圆形薄片状,有翅,千粒重3.4克。

(二)秧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种子发芽适温20~24℃,气温平均10℃顶芽开始活动,14~16℃出土,16~24℃茎叶生长最快,怕酷热。喜光。床土宜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适宜的pH为6.5~8.2。喜空气干燥。

(三)鳞茎扦插繁殖技术 此法是无性繁殖中最常用的方法。选健壮植株,从花后至叶枯黄时挖取成熟的大鳞茎,阴干数日后,剥去表面腐烂或干枯的鳞片,再将鳞片逐一剥下,并用500倍的苯菌灵丹药液浸泡30分钟,阴干后斜插入基质中,入土深1/2~2/3,注意使鳞片内侧面朝上。基质可用草炭、苔藓、珍珠岩、发酵锯末或沙土。苗距2~3厘米,地温20℃左右,50天能培育出直径1厘米的种球。如9月扦插,11月鳞片上形成小鳞茎(但温度应保持在15~20℃),春季小球生根,出叶。春季扦插后长出的小鳞茎,应给予12周以上4~5℃低温休眠,然后才能开始新的生长。

(四)小鳞茎繁殖技术 秋季收百合时,把小鳞茎摘下,种在苗床上。苗床宜选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土或腐殖土,精细整地,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1.5千克加22.5克过磷酸钙作基肥,按行距25厘米开横沟,沟深7厘米左右,将小鳞茎摆入沟内,间隔6~7厘米,栽植时不能倒栽或斜栽,覆土5厘米左右,再盖稻草,以保温保湿。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翌春,小苗破土而出,注意加强疏沟排水。秋季收挖时按大小分级定植。如要加快小鳞茎的增殖数量,可将母鳞茎深栽或于花后将茎浅埋于土中或用带叶茎段扦插。大的小鳞茎经1年、小的2~3年培养即成为种球。

(五)珠芽繁殖技术 产生珠芽的种类,如卷丹、沙紫百合等,可在花后珠芽尚未脱落前采集。将珠芽取下随即栽于土中,当年发芽,第2年出土。也可将珠芽贮藏于沙中,翌春栽下。细致管理,1~2年可成为种球。

(六)播种育苗技术 百合的种子寿命仅半年左右,播种应于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也可于春秋两季播。

把育苗盘装上洁净的沙子,播后放于适温处,春季保护地育苗时可把育苗盘放在电热温床上,地温控制在20~24℃,保持沙子湿润,2周后出苗。当子叶出土后即应移植,否则要浇营养液。移植床土用2份肥沃壤土、1份泥炭、1份粗沙配制,每平方米床土加1千克过磷酸钙拌匀。如酸性土壤则加入0.5千克石灰。气温控制在16~24℃,苗期适当遮荫。当形成小鳞茎时则可定植。山丹播种后翌年开花,王百合需14个月,紫背百合需3~4年。

(七)组织培养技术 百合的组织培养材料有茎尖、鳞茎、叶片、茎段、花梗和花柱等。

百合的鳞片培养是将鳞片剥下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70%酒精浸泡10~15秒,再放入0.1%的升汞溶液中灭菌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接种到MS培养基,其中加入1毫克/升萘乙酸或1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pH为5,光照度1000~2000勒克斯,光照10~12小时,经(22±2)℃环境7天后,外植体上即长出球形小突起。2周后,球形小球体变成芽。30~40天后,芽逐渐长大,渐变绿,形成小鳞茎。

上一篇:风信子 下一篇: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