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菌核性腐烂病
书籍: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5页(676字)
【症状】 病斑初期略变色,后向上下扩大成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图5-2),呈水渍状软腐,潮湿时出现白色菌丝,后期病斑暗褐色。严重时病斑环绕茎基一周,地上部则枯萎,黄化下垂。剖视病茎,可见鼠粪状深褐色菌核。
图5-2 菊花菌核性腐烂病
1.症状 2.菌核 3.萌发芽管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k)de Bary。子囊盘从菌核中生出,肉眼可见。菌核球形至豆瓣形,或鼠粪状,直径1~10毫米。每个菌核可生子囊盘1~20个,一般4~5个。子囊盘为盘形,淡红褐色,直径0.5~11毫米,柄长短因环境而异。该菌寄主范围很广,可寄生200多种植物。如菊花、环纹天竺葵、桂竹香等。
【发病规律】 菌核在土表越冬,是来年侵染来源,靠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连作发病重。露地栽培,阴天、多雨天气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拔除病株,清除落在土中的菌核,收集后深埋。不与蔬菜地轮作。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5%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667米275~100克。每隔7~10天1次,共3~4次。喷时注意集中喷茎及茎基部。
上一篇:花卉上常用农药
下一篇: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