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50页(1165字)

【学名】 Phassus excrescens Butler。

【别名】 疣纹蝙蝠蛾、东方蝙蝠蛾、柳蝙蝠蛾。

【分布与为害】 分布在中国东北。寄主有百合、丁香、大丽花、桃等。幼虫在茎内钻蛀为害,造成茎叶枯黄,影响植株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4毫米,翅展66~70毫米。腹部长而大。刚羽化时为绿褐色至粉褐色,后变茶褐色。触角丝状,短而细。前翅前缘有7个近似环形的斑纹;中央有1绿色三角形斑纹。斑纹外围2条宽褐色斜带,直达翅缘。后翅三角形,较狭小。前足、中足发达,爪较长。雄蛾后足腿节背面密生橙黄色刷状长毛;雌蛾无毛(图5-71)。卵为球形0.6~0.7毫米,黑色。幼虫圆筒形,老熟时体长50毫米,蜕皮时,头红色,后变黑褐色。胴部污白色。体背具黄褐色硬化的毛斑。蛹为圆筒形,黄褐色,长35~39毫米。头顶中央隆起,形成1条纵脊,两侧有数根刚毛。触角上方中央有4个角状突起。腹部背面第三至六节有向后着生的倒刺1列,第七节有刺2列,但后列的中央无倒刺而间断,第八节1列中央有倒刺,多成为突起状。雌蛹腹部较硬,雄蛹腹部较软。

图5-71 蝙蝠蛾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生活习性】 在东北多1年1代。以卵在地面越冬,或以幼虫在茎干内部越冬。越冬卵至次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期3~4个月;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开始羽化,9月中为成虫羽化高峰。以幼虫越冬的至次年7月下旬到8月初化蛹。成虫仅在黄昏时飞翔活动30分钟,故名蝙蝠蛾。成虫羽化不久交尾、产卵。产卵期10天。每雌虫产卵2738粒。多时达8423粒。多数雌虫不交尾产卵,所产卵不孵化。

幼虫孵化后先食落叶中的腐殖质,蜕皮1~2次后,6月上旬才转移到寄主上为害,钻入茎内即不转移,幼虫老熟化蛹时,茎上排泄口不再有粪便排出。

蝙蝠蛾天敌有赤胸步甲,捕食其幼虫;蚕腹寄蝇,寄生于老熟幼虫体内;白僵菌,侵染幼虫和蛹;蠼螋,食蛹。

【防治方法】

(1)5月中至6月上旬幼虫在地面上未转移时,喷50%敌百虫1000倍液,或喷水稀释的白僵菌。

(2)当幼虫转移到寄主上时,喷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90%敌敌畏15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