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鳞茎干腐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39页(713字)

【症状】 叶上初起为小而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后即扩大,病斑干燥,后期病部表面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鳞茎发病,起初为根盘部位出现褐色斑,并向上迅速穿越鳞茎向内部蔓延,但也可横向扩展。在抗菌品种中,腐烂在条状或间有健康组织内层发展,腐烂组织为深褐色或紫褐色,鳞片中间出现淡白色或粉红色的菌丝体。贮藏期间,球根根部开始变褐,腐败,末期肉质部干腐,海绵状剥落,有时也坚硬如石。病轻的鳞茎再次种植时,长出的植株矮化、叶短或浅黄绿色,根很少或无根,不久即枯死(图8-7)。

图8-7 水仙鳞茎干腐病

1.整体 2.剖面 3.分生孢子

【病原】 为镰刀菌属的Fusarium oxysporium Schle.f.narcissi(Cke et Mass)Sny et Hans。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水仙挖掘损伤多时容易发病。贮藏场所通风不良,容易感病;种植有病鳞茎时病重,连作病重。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仔细检查,剔除有病鳞茎并销毁,或剥去部分腐烂鳞片。

(2)园艺防治。挖掘、挑选和分级时避免产生伤口,并迅速干燥,贮藏于干燥、阴凉、通风的场所。

(3)药剂防治。用50%苯来特溶液1000~1500倍液浸20~30分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