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刺粉虱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47页(1276字)

【学名】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

【别名】 橘刺粉虱。

【分布与为害】 在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山东、黑江、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寄主有月季、米兰、白兰、九里香、玫瑰、山茶、桂花、丁香、腊梅、散尾葵等。以幼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处形成淡黄色斑,其排泄物诱发煤污病,使叶片、枝条发黑而枯死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毫米左右,橙黄色,体翅覆蜡质白色粉末状物。前翅紫褐色,有7个不规则白斑,前缘2个,外缘2个,后缘3个。后翅小,淡紫色。足黄色。雄虫较小,腹末有抱握器。其他与雌虫相似(图8-9)。卵香蕉形,长约0.25毫米,基部有1小柄,粘附在叶片背面,淡黄色,孵化前呈紫黑色。初孵幼虫椭圆形,体扁平,淡黄色,体长0.2毫米。体周缘呈锯齿状。尾端有4根尾毛。体色渐变黑色,有光泽,并在体周围分泌1白色蜡圈随虫体增大而增粗。老熟幼虫体深黑色,体背有14对刺毛,体长0.7毫米。蛹椭圆形,初化蛹时乳黄色,透明,后期蛹壳黑色,有光泽,长0.7~1.1毫米。蛹壳边缘锯齿状,背面显着隆起。胸部刺毛9对。腹部刺毛10对,两侧边缘刺毛雌蛹11对,雄蛹10对。

图8-9 黑刺粉虱

1.成虫 2.卵 3.蛹壳

【生活习性】 在浙江、安徽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于4月下旬发生,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以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除第一、二代发生较整齐外,其它各代均不整齐,世代重叠。

成虫羽化后交尾产卵。孤雌生殖的后代发育为雄虫。成虫期1~6天。卵多散产于叶背,老叶比嫩叶卵多。每雌虫产卵20粒。卵期除第一代22天外,其余各代均为10~15天。幼虫孵化后不久便以口针插入叶肉吸汁,并从肛门排出大量粪便,造成叶片诱发大量煤污病。幼虫共3龄,历期20~36天,蛹期7~34天。气温高,雨水调匀的情况下,为害严重。

其天敌有粉虱寡节小蜂、刺粉虱黑蜂、草蛉及红点唇瓢虫等。前2种寄生蜂,寄生率很高。

【防治方法】 应及时剪除过密枝梢、病叶,勤除草,以减轻为害。保护天敌。在天敌多时,尽可能不喷药,或喷前摘除部分天敌多的枝叶,移出喷药区,让寄生蜂等继续生存。在幼虫1~2龄盛发时,选喷90%敌敌畏1000倍液。也可选喷杀螟松、氧化乐果、乙酰甲胺磷等。

风信子病虫害,除上述外,尚有蛴螬、桃蚜、刺足根螨等。可参考其他花卉所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