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梢尖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49页(1056字)

【学名】 Parametriotes theae Kuz.。

【别名】 茶梢蛾、茶尖蛾。

【分布与为害】 在四川、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贵州等地均有分布。寄主有山茶、花毛茛等。幼虫潜食叶肉,蛀食枝梢及叶柄基部。被害枝梢枯死,易折断。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7毫米,翅展9~14毫米,灰褐色。触角丝状,基部粗。前翅狭长,灰褐色,散生许多小黑点,翅中央有1大黑点;后翅尖形,基部黄色,端部灰黑色,缘毛黑灰色(图8-10)。卵椭圆形,两头稍平,淡黄色。

图8-10 茶梢尖蛾

1.成虫 2.幼虫 3.蛹的侧面及腹面观

老熟幼虫体长7~9毫米,淡黄色。头部棕褐色,胸腹黄白色,体被稀疏短毛。腹足不发达。蛹圆柱形,长5毫米。头部微褐。翅芽和触角均很长。腹部末端有1对淡黄色棍状突起,弯曲向上。

【生活习性】 1年1代。以幼虫在枝梢内或叶片潜斑中越冬。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上、中旬羽化盛期。7月中旬至9月下旬,幼虫陆续发生,潜叶为害。潜叶盛期在8月下旬。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陆续转移枝梢为害。雌蛾交尾后将卵产于嫩叶背面、腋芽间、叶柄附近或小枝裂痕内,每处产2~5粒。每雌蛾产卵数十粒不等。幼虫孵化后,从叶背咬破表皮潜入叶内,以侵入孔为中心,向周围旋食叶肉,使叶面呈现黄褐色、透明圆形潜斑。严重时1叶片有20~50个潜斑。幼虫3~5龄时,从潜斑中爬出,从梢顶或腋芽间蛀入枝梢,然后沿蛀孔上、下蛀食,孔道长2~10厘米。1头幼虫能蛀害1~3个嫩梢。幼虫老熟后,在蛀道下端作白色薄茧化蛹。

【防治方法】

(1)摘除虫叶,剪除被害梢(在排粪口下方15厘米处剪)烧毁。

(2)幼虫潜叶盛期,未转移前(8月上旬)喷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或园科3号300倍液。

花毛茛除上述病虫害外,尚有白绢病,灰霉病、桃蚜、豌豆潜叶蝇、菊潜叶蝇等。可参考本书其他花卉所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