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黄毒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82页(1227字)

【学名】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分布与为害】 分布广西、贵州、陕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吉林等地。寄主有桑、茶、茶梅、樱桃、柑橘、梨等。幼虫食叶、嫩枝皮层和花蕾。虫体上毛有毒。

【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20~28毫米。前后翅棕褐色,稀有黑色鳞片。前翅前缘橙黄色,顶角和臀角各有1块橙黄色斑,顶角黄斑内有1个黑色圆点,翅中部有2条黄白色横带,两端弯。第二代以后翅黄色。雌成虫体长9~13毫米,翅展26~35毫米,体黄褐色。前翅成橙黄色,除前缘顶角和臀角外,均有稀疏黑褐色鳞片,顶角黄斑内有2个黑圆点。后翅浅橙黄色,腹末膨大,有黄褐色毛丛。卵为扁圆形,淡黄色,直径0.8毫米,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褐色绒毛。幼虫体长10~25毫米,体圆筒形,黄棕色,有光泽。头具褐色小点。各节背、侧面多具黑疣数枚。疣上簇生黄色毒毛。腹部1~8节亚背线上均有大型黑色绒球样疣状突起,上密生黄白色毛。气门线上有黑色小绒球状疣,上有黄白色长毛(9-9)。蛹长8~12毫米,圆锥形,黄褐色,有光泽,被黄褐色细毛,末端有钩状刺1束。茧薄,丝质,土黄色,长12~14毫米。

图9-9 茶黄毒蛾

1、2.成虫 3.卵块 4.幼虫 5.蛹

【生活习性】 江、浙、皖等地1年2代,闽1年3~4代。2代区以卵在植株中、下部叶背越冬。次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第二代幼虫在7月中旬开始发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越冬。成虫寿命3天左右。第一、二代卵期分别为12~15天,7~13天。幼虫6~7龄,第一、二代幼虫历期分别为49~52天,31~35天。蛹期分别为10~14天,12~21天。

成虫夜间交尾产卵。每雌虫产卵100~200粒。卵的盛孵期,在最早的卵块孵化后5天左右。幼虫3龄以后分散为害,食叶成缺刻,或叶片被吃光,仅留叶柄,也食花蕾、嫩枝皮层。受惊后吐丝下垂。迁移时1头幼虫在前,其余列队尾随而行。幼虫老熟在小缝、落叶中结茧化蛹。高温、干旱不利成虫羽化、交尾、孵化。

天敌有卵期的茶毒蛾、黑卵蜂和赤眼蜂;幼虫期有茶毒蛾绒茧蜂、日本黄茧蜂、除蠋姬蜂、钝唇姬蜂;幼虫和蛹有两种寄生蝇。捕食性天敌有步行虫、螳螂、蜻蜓、蜘蛛等。幼虫期还有细菌性软化病。

【防治方法】 幼虫群集时,剪除虫叶并烧毁。幼虫孵化时选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Bt乳剂200~5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