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粉大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33页(1423字)

【学名】 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

【别名】 桃粉蚜、桃大尾蚜、桃粉大尾蚜。

【分布与为害】 分布辽宁、青海、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河北、贵州、云南、四川、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寄主有桃、梅花、榆叶梅、碧桃、日本晚樱、红叶李、杏、李等。成虫、若虫刺吸寄主汁液,造成叶片卷曲。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椭圆形,长2.3毫米,宽1.1毫米,草绿色,被白粉,体表光滑,无瓦纹,腹面具微瓦纹。中额及额疣稍隆起。触角6节,微显瓦纹,其长为体长的3/4,各节具硬尖毛。第五、六节灰黑色,第六节鞭部长为基部的3倍。气门圆形,气门片淡色,节间斑不明显,缘疣小,半圆形。腹管圆筒形,基部稍小,端部1/2灰黑色。尾片长圆锥形,有长曲毛5~6根。尾板有长毛11~13根。生殖板淡色,有毛13~15根。有翅孤雌蚜体长卵形,长2.2毫米,宽0.9毫米,被白色蜡粉。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色或橙绿色。触角为体长的2/3,第三节有感觉圈18~26个,分布于全节,第四节0~7个感觉圈,第三节有毛13根。腹管短筒形,长为基宽的5倍,基部1/3收缩。收缩部有褶曲纹多条。尾片长圆锥形,端部2/3有小圆形突起,腹面有小刺突横纹,有4~5根毛。尾板半球形,有毛14~16根(图9-37)。

图9-37 桃粉大尾蚜

1.有翅孤雌成蚜 2.腹管 3.尾片 4.触角第三节 5无翅孤雌成蚜 6.触角 7.腹管 8.尾片

【生活习性】 在江西1年发生20代。以卵在桃、梅、李、杏等芽腋及枝条凹陷处越冬。翌年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卵孵化为干母,为害新嫩芽;干母成熟后,营孤雌生殖。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是繁殖盛期,也是全年为害最严重的时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往禾本科的芦苇等寄主上,继续胎生繁殖后代。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又产生有翅蚜,迁回桃、梅、李、杏等越冬寄主上,雌雄性蚜交配,产卵。卵常数粒或数十粒集在一起。

在华北,越冬卵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孵化,4月中旬干母成熟产生干雌,并大量繁殖后代。5月上旬产生大批有翅蚜,迁往芦苇和其他幼树。但在桃、杏等蔷薇科植物上,到6月上旬仍受到严重为害。

此蚜天敌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双斑唇瓢虫、菱斑和瓢虫、黄足光瓢虫、大草蛉、普通草蛉、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大绿食蚜蝇、黍蚜茧蜂、蚜虫金小蜂、苹果瘤蚜小蜂。

【防治方法】

(1)保护利用天敌,应避免喷化学农药杀伤天敌,让天敌充分发生作用。

(2)蚜虫发生较多时,可选喷5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前,以在药液中加入0.1%~0.2%的中性皂,可提高防效。在桃、梅等寄主上用乐果、氧化乐果有药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