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炭疽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09页(867字)

【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及嫩梢。在叶片上先产生近圆形或椭圆小褐斑,后逐渐扩展成较大的斑,直径3~7毫米,叶缘上的病斑呈圆形,色灰至灰白,边缘紫红色,其上有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图9-26)。

图9-26 梅花炭疽病

1.症状 2.分生孢子 3.刚毛 4.分生孢子盘

【病原】 为梅小丛壳属的Glomerella mume(Hori)Hemmi。子囊壳球形或洋梨形,黑色,直径100~250微米。子囊棍棒形或圆筒形,大小为58~80微米×3~13微米。子囊孢子长椭圆形至圆筒形,微弯,单胞,无色,大小为10~18.4微米×3.2~5微米。无性态为Colletotrichum mume(Hori)Hemmi(梅刺盘孢)。分生孢子盘中间有深褐色的刚毛。刚毛大小为50~60微米×3.5~4微米。分生孢子梗短,排列成层,突破表皮。分生孢子圆筒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3~16.5微米×3.6~6微米。分生孢子在12~32℃都能萌发,以28℃8左右萌发最好。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孢子在被害的嫩梢及落叶中越冬。翌年,侵染新抽出的叶片及嫩梢。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武汉地区从5月开始发病,直至10月结束,其中以7~8月发生最重。秋末,在自然条件下可产生子囊壳,但很少发现。高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落叶,结合修剪去除重病梢,并集中烧毁。

(2)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3~4次。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对梅花有药害,如要使用,则在发芽前。

上一篇:桃霉斑穿孔病 下一篇:桃粉大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