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黑褐圆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95页(1275字)

【学名】 Chrysom-phalus aonidum Linnaeus。

【别名】 褐圆蚧。

【分布与为害】 分布江苏、湖南、广东、福建、四川、辽宁、广西、浙江等地。寄主有桂花、山茶、柑橘、无花果、苏铁、罗汉松、夹竹桃等。雌成虫和若虫吸食叶片汁液,造成叶片褪绿,出现淡黄白色斑点,影响生长开花。

【形态特征】 雌蚧壳圆形,直径1~2毫米,紫褐色或暗褐色,质坚硬,中央隆起,略呈圆笠帽状。壳点2个,位于介壳中央顶端。第一壳点圆形,金黄色,形似帽顶。第二壳点圆形,色稍淡。雄介壳长椭圆形,比雌虫介壳小,壳点偏一方,颜色质地与雌虫相似(图10-12)。雌成虫倒卵形,淡黄色,体长1毫米。腹部较尖,臀叶3对。第三对臀叶以前的臀棘特别发达。臀板背面管状腺长形,具1圈硬化环,排列成行,腹面管状腺细小。第二腹节侧边有管状腺集成短带。阴门周腺4群,厚皮棍显着。后胸和第一腹节体缘无单独的管状腺。雄成虫长0.75毫米,淡橙黄色。触角、足、胸背、腹末均为褐色。翅1对,半透明。卵为长卵形,淡橙黄色,产于母体后方介壳下。初孵若虫体长0.23~0.25毫米,卵圆形,淡橙黄色。有足和触角。腹末有尾1对。经第一次蜕皮后,除口针外,触角、足和尾毛均消失。

图10-12 苏铁黑褐圆蚧

1.雌介壳 2.雄介壳 3.雄成虫 4.若虫

【生活习性】 1年发生3~6代,越往南方代数越多。在福建1年4代。多以2龄若虫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羽化,第2代在8月中旬羽化,第三代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羽化。各代若虫盛孵期分别是5月上、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越冬代在10月上、中旬至11月上旬盛孵。

雌虫多寄生叶背,产卵期长达2~8周。每头雌虫产卵80~145粒。若虫孵化后,活动自由,找到适当场所即固定吸食,并分泌蜡质物,覆盖体背,形成介壳。

天敌有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圆黑小瓢虫、黑边瓢虫等7种。蚜小蜂、跳小蜂等8种寄生蜂和1种草蛉。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在若虫盛孵期,喷氧化乐果1000倍液,隔7~10天再喷1次,连续2~3次。

(2)越冬防治。越冬期喷1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杀越冬若虫。

(3)保护利用天敌。天敌较多时,不宜喷化学农药。还可从它处引迁红点唇瓢虫等来控制介壳虫;当瓢虫等天敌食料少时,采回天敌饲养,避免自相残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