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63页(591字)

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因其产生于基督教教会学院,所以称为经院哲学。经院哲学形成于11世纪,当时的主要代表是安瑟尔谟、罗瑟林等。13世纪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是托斯·阿奎那。14世纪,以邓斯·司各特、奥康的威廉为代表的唯名论重新兴起,并对正统经院哲学进行了批判和冲击。此后,经院哲学便日趋衰落。经院哲学是从教父学直接发展而来的、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基督教神学。它用哲学的形式,通过抽象的思辨和烦琐的三段式推理论证基督教的教义和信条,宣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主张理性服从信仰。所以,经院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唯名论和实在论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两个派别,它们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经院哲学内部非正统派和正统派之间的斗争。这一斗争是围绕着共相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共相与殊相或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实在论坚持共相先于并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唯名论则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作为名词或概念,后于个别事物存在于我们心中或存在于个别事物中。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是对基督教教义的不同解释,以及中世纪教权和王权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经院哲学的内容还包括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的关系等问题。14世纪以后,随着哲学与神学的日益分离,经院哲学便趋于瓦解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