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实在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264页(532字)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是继新实在论而兴起的哲学派别,桑塔亚那被公认为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倡导者有德雷克、洛夫乔伊、普拉特、罗杰斯、斯特朗等。他们在1921年联合出版的《批判实在论论文集》一书表达的这一流派的共同观点:①他们具有新实在论所没有的批判主义的特征。认为人们不可能直接认识存在本身,承认他们有不可知论因素。②他们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分歧在认识论上,他们放弃了新实在论的那种接近于朴素实在论的一元论,而采取二元论的观点,认为主客体是二元存在的,从而把意识与客观世界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③他们认为认识的出发点不是中性实体,而是感觉材料或本质。认识的直接材料不是作为存在物的主体或客体,不是内心状态或外界物质对象而是“本质”。④对如何理解感觉材料,在批判实在论的内部也存在有分歧,德雷克认为只是假定存在物;普拉特认为它只是一种心理状态,外界事物要靠它去感知;斯特朗则认为感觉材料是由脑髓这种实体生成的,而且总是同感觉材料所指的外物有关。批判实在论和新实在论也有共同之处,即都承认客观世界不管我们是否知觉都是实际存在的;都认为感觉材料是认识外界的手段。20世纪30年代后期,批判实在论逐渐在哲学界失去它的影响。

分享到: